具有不同微纳结构的多孔磷酸钙陶瓷诱导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研究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i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双相磷酸钙(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骨替代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其在骨组织工程应用中仍有力学性能较差、骨诱导活性不足等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骨缺损处的再生和修复。本实验拟以多孔BCP为陶瓷基体,制备出具有微米孔隙结构的晶须增强型BCP(whiskers reinforced BCP,BCPw)和具有微纳米孔隙结构的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复合晶须增强型BCP(BCPw-NPs)两种新型BCP多孔陶瓷,期望改性后的新型多孔陶瓷具有更丰富的微纳米孔隙结构,通过考察具有不同微纳结构的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生长、增殖以及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和作用,评价其体外生物学效应。方法:(1)BCPw和BCPw-NPs陶瓷材料的制备和表征:以BCP为陶瓷基体,通过一系列改性实验处理,分别制备出BCPw和BCPw-NPs陶瓷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比表面仪、阿基米德排水法等表征BCP、BCPw、BCPw-NPs的微纳米结构、相组成、孔隙率与吸水率以及比表面积。(2)兔BMSCs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无菌环境下分离出新生新西兰兔的股骨、胫骨、肱骨骨髓腔内的原代细胞并培养,综合使用光学显微镜、CCK8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和定向诱导分化实验鉴定细胞的形态特征、增殖能力、表型以及多向分化能力。(3)材料对BMSCs的骨向分化诱导作用研究:将BMSCs分别接种在BCP、BCPw、BCPw-NPs陶瓷材料上进行共培养,以细胞培养板为对照组,在特定时间点分别对各组进行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实验、CCK8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fic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实验,检测BMSCs在不同陶瓷材料上的存活、增殖和分化情况,对不同材料的细胞生物学效应进行评价。结果:(1)材料的制备和表征:SEM结果显示,BCP、BCPw、BCPw-NPs三种材料均呈蜂窝样多孔结构,大孔和小孔散在分布,其大孔尺寸在100~500μm范围之间,部分大孔内还有孔径尺寸在10~100μm的贯通孔,表明孔隙贯通性良好;BCPw表面有大小均一、分布均匀且密集、直立径向生长的六边形柱状体(HA晶须);BCPw-NPs表面由HA晶须和在晶须间及晶须顶部填充和覆盖的粒径小于100 nm的纳米颗粒所组成。XRD结果表明,BCP、BCPw、BCPw-NPs三种多孔陶瓷的表面均由HA相和β-TCP相组成,无其他杂相。BCP、BCPw、BCPw-NPs三种多孔陶瓷的孔隙率分别为74.8±1.55%、66.83±3.42%、83.05±1.06%,吸水率分别为22.16±1.77%、32.38±1.09%、38.54±2.18%。BCP、BCPw、BCPw-NPs三种多孔陶瓷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24 m~2/g、1.45 m~2/g,1.93 m~2/g。(2)新生新西兰兔B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从兔体内分离提取的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长梭形,漩涡状贴壁生长;CCK8实验结果表明所培养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为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型CD44,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型CD45;成骨细胞诱导分化28 d后进行茜素红S染色,观察到深红色、大小不一的块状钙结节;成脂细胞诱导分化28 d后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到细胞内出现橘红色、大小不一的圆形脂滴;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28 d后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蓝紫色,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BMSCs,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3)材料对BMSCs的骨向分化诱导作用研究:在细胞增殖实验中,培养前期阶段材料组细胞增殖较缓慢,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培养14 d后,对照组细胞进入增殖平台期,材料组细胞迅速增殖,到最后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DA/PI染色实验结果与细胞增殖实验结果一致。骨向分化实验中,三个材料组的成软骨相关基因(Sox9、ColⅡ、MMP13)和ColⅠ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ColⅩ在BCPw-NPs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三个材料组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terix、BMP2、OPN、OCN)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在BCPw-NPs组的增高趋势较显著并且能有效维持高表达。结论:本实验以普通BCP为陶瓷基体,设计并制备了具有微晶须表面结构的BCPw和具有微纳米孔隙表面结构的BCPw-NPs。将三种具有不同微纳米表面结构的材料与BMSCs共培养后,具有微纳米孔隙表面结构的BCPw-NPs表现出了较强的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转染PGRMC2过表达或干扰慢病毒载体后卵巢癌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迁移能力,探讨PGRMC2表达水平是否对卵巢癌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迁移产生影响。方法:1.将高表达PGRMC2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分为三组:分别为含有PGRMC2干扰慢病毒载体的HO-8910-Si RNA实验组,含有空病毒载体的HO-8910-NC阴性对照组及不含慢病毒的HO-8910-Ctrl空白对照组;
学位
目的:研究青蒿素衍生物DHA27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增敏作用。方法:一、DHA27联合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发挥抗菌增敏作用的研究1.微孔二倍稀释法测定DHA27和临床常用多种抗菌药物对多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2.棋盘式微孔稀释法测定DHA27与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多种细菌的部分协同抑菌
学位
目的:明确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GS-Rg1)影响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之间外泌体介导的信息传递而抑制VSMCs表型转化、增殖作用;并探讨GS-Rg1干预的血管ECs外泌体抑制VSMCs表型转化、增殖,促进血管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1)VSMCs和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白鲜皮(Cortex Dictamni,CD)中含呋喃类化合物经代谢活化产生的反应性代谢物(reactive metabolites,RMs)共价修饰肝脏蛋白的表征,各呋喃类化合物对蛋白修饰的时间过程,以及不同批次白鲜皮中各呋喃类成分对蛋白修饰水平。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及冷冻干燥法制备白鲜皮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Cortex Dictamni,E
学位
引信是集通信交互、传感探测、信息处理、控制执行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高密度集成小型光机电系统,是武器装备弹药的“大脑”,是决定弹药毁伤效果的关键.先进引信技术始终是世界主要国家大力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关键技术领域.本文首先对先进引信的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近10年来引信在信息交联、末端探测、目标识别、瞬态控制四大基础方向和微小型化、多功能化、多源复合抗干扰三大应用方向的技术演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
期刊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一种侵袭性强、易复发的恶性胶质瘤。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参与GBM的增殖和侵袭的进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通过鼻-脑给药MSCs和腹腔注射粉防己碱对GBM的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旨在为GBM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策略。方法:1.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鼠源MSCs对鼠源GBM细胞的倾向性的影
学位
目的:通过构建KLF4基因过表达胃癌细胞株和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瘤模型,探讨KLF4基因上调后EMT主要标志物的表达变化以及对裸鼠腹膜移植瘤的影响。方法:1.将人胃癌BGC823细胞分为三组:转染过表达KLF4基因慢病毒载体的BGC823细胞为实验组,即BGC823-OE组;转染空病毒载体的BGC823细胞为阴性对照组,即BGC823-NC组;未作任何处理的BGC823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即BGC82
学位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内量值溯源信息化的现状,接着提出了针对量传管理的业务需求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立电力系统内量传业务过程数字化平台的实现方案,该平台可以实现量传业务从试验委托、任务管理、样品登记、原始记录到最终的试验报告生成全过程流转,可以大幅提高试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计量科学性和准确性。
期刊
目的:观察热灭活鼠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rinus)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单侧黑质致密部注射6-OHDA制备PD模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PD模型肠道菌群特征。活鼠乳杆菌(Live Lactobacillus murinus,Live L.m)和热灭活鼠乳杆菌(Heat-killed Lactobaci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