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由于围绝经期卵巢功能渐进性衰退,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孕激素分泌减少甚至停止而出现的一组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它的发病率高,并发症广泛,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生活质量乃至生命的一种疾病,因此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医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课题以实验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为研究对象,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的调节角度,探求电针加雌激素治疗对实验性围绝经期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将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电针组、电针加雌激素组。其中10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组,10只行假手术——仅取卵巢旁部分脂肪组织即缝合消毒,剩余的四十只摘除双侧卵巢进行造模。除正常组外都于术后连续三日腹腔注射1.5ml青霉素生理盐水(4万单位/ml)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每日一次。术后常规饲养一周后,连续五天阴道涂片镜检,阴道脱落细胞无周期性变化即去势成功,标准饲养三月后即形成了围绝经期模型。三个月后开始治疗。雌激素组:将尼尔雌醇片研成粉末状溶于生理盐水中,以灌胃针胃饲,每日给予尼尔雌醇0.04mg/kg,生理盐水10ml/kg,1次/日,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电针组:取穴肾俞、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双侧),G6805-Ⅱ型电针仪,连续波,15HZ,1次/日,15分钟/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电针加雌激素组:同时采用雌激素与电针治疗,雌激素治疗每日给予尼尔雌醇0.02mg/kg,灌服方法同雌激素组;电针治疗同电针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所有动物均在同等条件下饲养。治疗3个疗程后所有动物末次治疗后禁食。24小时后,经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血清E2、LH、FSH,将大鼠放血处死后,取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测定肝脏IGF-Ⅰ、IGF-Ⅱ。结果:1.实验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血清的E2含量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2.实验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血清的FSH及LH含量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3.实验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肝脏IGF-Ⅰ含量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IGF-Ⅱ含量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4.电针、雌激素、电针加雌激素治疗均可提高实验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血清E2含量并降低血清FSH及LH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且电针加雌激素组与电针组和雌激素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电针组和雌激素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电针、雌激素、电针加雌激素治疗均可调节肝脏中IGF-Ⅰ和IGF-Ⅱ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电针加雌激素组与电针组和雌激素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而电针组和雌激素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出现典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现象,电针、雌激素、电针加雌激素治疗均可提高大鼠血清E2含量,减少血清FSH、LH的含量;提高肝脏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降低IGF-Ⅱ的含量,对实验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电针与雌激素治疗的疗效相同,而电针加雌激素治疗的效果比单一的电针或是雌激素的疗效更为明显。电针加雌激素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可能是通过GH—IGF—Ⅰ轴与性腺轴间的相互作用对机体进行全面整体的调节,升高肝脏中IGF-Ⅰ和降低IGF-Ⅱ的含量,调节E2的含量,进而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达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目的。针药结合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可能是由于针刺加强机体对雌激素的吸收而实现的,有关机理有待今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