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库总目学”(简称“总目学”)是对《四库全书总目》(简称《总目》)进行研究的学问。“四库总目学史”(简称“总目学史”)是对“总目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思想等进行的归纳总结和规律性探讨的学问。“总目学史”研究对于总结两百多年来《总目》研究的基本成就,深入研讨“总目学”各类代表性成果,揭示其学术价值,归纳其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导言以下,从六个方面对“总目学史”进行考察和论述。第一章论述《总目》的编撰及其流传。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清朝对思想统一的要求分析《总目》的产生背景。其次考察《总目》编撰分工及编撰过程,讨论分纂提要、书前提要与《总目》提要之间的关系、内容差异及差异原因。最后总结《总目》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第二章研究各类对《总目》进行补撰的书目。首先指出《总目》编撰因文网与禁书毁书、馆臣学术眼光的不足及疏怠、清廷的民族政策等原因,造成《总目》缺漏甚多,引起各种补撰书目的产生。本章从禁书书目和未收书目两个方面考察了补撰书目的发展源流和基本成就。重点评述了姚觐元的《禁书总目四种》、孙殿起的《清代禁书知见录》、阮元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三种代表性书目的学术价值,指出补撰书目在揭示我国古籍发展状况,反映康乾社会政治面貌、文化政策及在书目编撰手法等方面的学术价值。第三章讨论续编《总目》的学术成就。《总目》之后,因各类学术著述不断涌现,因此产生《郑堂读书记》、《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代表的一批续编书目。本章对以上两部代表性书目进行研究,指出《郑堂读书记》在内容、体例、考证方法等方面续接了《总目》,并有所发展;在增录图书方面作出了贡献。考察《续修提要》的编撰过程,指出其以续编为主,大大扩充了图书的著录范围,续写了乾隆朝及其以后中华文化发展史。第四章论述了对《总目》进行辨证补订的研究成果。指出《总目》因校勘不精、选本不良、馆臣粗疏及囿于门户之见等原因造成的种种错误。考察民国期间完成的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两部代表性学术著作对《总目》纠谬补正的贡献及学术价值。比较二书的特点,指出余书以考证功力见长,胡书以补正总数取胜,二书各有侧重,有互补作用。此外,总结自民国到20世纪末,海峡两岸对《总目》纠谬补正的学术成果,分析其辨证方法及学术意义。第五章从文献学史和学术批评史的角度归纳“总目学”研究的成果,论述了以往“总目学”论著从文献学史的角度对《总目》在目录版本学、考据学上的价值进行总结,从学术批评的角度对《总目》的经学观、史学观、文学观等进行研究的成果,尤其突出评论了陈垣、周积明、黄爱平、季野等人的贡献。第六章总结有关学者对《总目》思想文化的研究,指出这种研究把目录学、思想史和文化史相结合的特色,强调其开辟“总目学”研究新领域与新思路的意义。本文结语从纵向概述了“总目学史”四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归纳了“总目学”研究的流派及方法,并对“总目学”发展提出了前瞻性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