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金融领域最古老、最主要的风险之一,纵观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信用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作为金融中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一直是国际和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接连发生了巴林银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金融风险事件,这些使得学界和实务界对其中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以及如何对其识别和管理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
在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面临外部环境的竞争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制约,另一方面自身经营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缺陷,所以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信贷类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因此对国内银行领域的信用风险识别及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具体情况进行比较,寻找出适合我国现状的信用风险识别和管理模型,进而探索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多元统计和计量分析工具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文献探讨及合理性分析,试图找出适合中国商业银行现状的风险度量模型。然后以公司财务指标和宏观经济环境指标为主,建立Logi stic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对模型进行改进,并提出可行的风险管理建议。
文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在这一章主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和管理的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明确的研究方法和清晰的研究思路,在把握重点克服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性研究的方向。
文章第二章是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和管理的定性分析。对于信用风险的定义、特征、形成因为的阐述以及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是接下来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这一章最后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针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努力的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文章第三章主要闸述了国际上常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殊状况。首先,在上一章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银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和广泛应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了分类介绍。然后,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征出发,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对于现阶段比较适用的风险识别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得出了财务指标分析模型是现阶段比较适用的风险识别模型的结论,并指出这一方法是承接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专家指标法和现代分析法的一种过渡方法。
文章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章节。本章通过实证检验,对选定的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由于银行信贷数据的保密性以及大多数非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并非特别规范,所以本章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选取了上市的正常公司和ST公司进行模拟。通过实证分析和检验,得出logistic模型有较高的判别准确性的结论,并且利用选定的样本数据得出了依据此模型的PD值计算公式。对这一公式的进一步检验也得出了较高的判别准确度。对于实证的过程和结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一章在最后也进行了分析。
文章第五章是归纳和总结部分,主要包括针对于实证分析过程和实证模型本身的局限性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并且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文章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在构建Logistic模型时本文在常用的财务指标以外还积极探索加入了宏观经济、地区、产业分类、公司管理者素质等指标,并且利用最新的数据,以期更好的对信用违约的概率进行度量;在提出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时,本文主要提出了利用信用类金融创新产品进行主动管理的理念,这对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看,本文所作的研究是过渡性的,重要的是继续关注我国违约公司的情况,充实银行的信贷信息数据库,借鉴国外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