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激励效应——以浙江物产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持股计划指公司内部的员工通过认购公司股份,从而享有股东权益的一种制度。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混所有制经济实现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利益共同体”,许多企业开启了员工持股试点工作。那么,在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下,员工持股是否具有激励效应?激励效应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激励效应?这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员工持股对财务绩效、公司治理的激励效应以及激励效应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以理清现有文献的研究脉络,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  其次,本文以员工持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激励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员工持股激励效应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激励效应的因素。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员工持股激励效应有两种作用机制,即直接激励效应和间接激励效应。直接激励效应是指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使得员工与企业的利益趋同,直接提升企业绩效;间接激励效应是指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间接提升企业的绩效。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对影响激励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再次,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物产集团的员工持股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分析了员工持股方案,对方案设计、实施进展及参与人员进行了介绍;二是分析了员工持股对治理结构的影响;三是分析了员工持股的激励效应,对物产集团实施员工持股前后的市场反应、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偿债能力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绩效。  最后,本文基于对物产集团员工持股激励效应的研究,从强化激励效应的角度,为其他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指导建议。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一是注重研究视角的创新,从财务绩效和公司治理两个视角来研究员工持股激励效应的两种作用机制,丰富了员工持股激励效应的理论研究。二是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本文以案例研究法,引用物产集团的员工持股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强化激励效应的角度出发,为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指导建议。三是充分考虑了制度背景对激励效应的影响,不同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我国的员工持股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下实施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对激励效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她rn她本来以为,自己是不屑于张小雨那些新奇玩艺儿的.扭过头,不理会自己的同桌,心无旁骛地看着窗外或书本,如优雅的天鹅般保持着高傲的姿态,就像昨天一样.昨天,小雨炫耀自己
期刊
在网络信息背景下,借助互联网产生的金融管理模式以及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促使金融的覆盖范围得到了新的拓展.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一些不足并且最终提出
论文首先从项目质量管理基本理论的入手,对质量管理概念及有关理论进行了认识,并探讨了质量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作用;由项目、项目管理、质量到项目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和管
《热血真男儿》之《烈火雄心》是山东卫视2014年热血打造的一档明星军营体验真人秀节目,节目以6位男艺人24小时真实体验军队生活为基础,展现他们团队生活的全部,让艺人深刻体
<正> 为全党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发布实施了。这是党内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刻领会、切实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领袖和革命导师.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特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频频颁布,这样的制度背景为我们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契机。2012年2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制定并印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也不断推进了5G网络.作为全新移动通信基础网络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论述我国5G战略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典型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简介:张震(1999.2-),男,汉,河南柘城人,本科。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肖申克的救赎》中这句励志名言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敲打着键盘,往事一幕幕也逐渐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往事——痛彻心扉,不堪回首  在上高中之前,我一直是一名优等生,是班里成绩的佼佼者,是同学们艳羡的对象,是邻居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期刊
全国党建研究会不久前在武汉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新时期中青年干部成长规律。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吕枫,副会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科扬,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袁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