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以植物文化、植物属性造园的队伍相对薄弱,究其原因,造园是一项综合性活动,任何单一专业的参与都会使造园顾此失彼,留下缺憾与漏洞。尤其是植物专业人士的欠缺,使得硬质景观的过度设计与植物景观的弱化形成强烈对比。此外,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农林水专业知识不可或缺。再次,既然是造园,必然涉及美的营造与文脉表达与传承。这两点也由于设计团队中极度缺少相关专家的介入而使得农园的规划设计可实施性差、文化韵味极度匮乏。而这些都是目前造园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植物作为主角,以植物的属性为着眼点,对文化造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强化造园活动中对植物这个元素的重视以及对其文化的深度挖掘,引起人们在农园规划中对文化元素的关注。本文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对几个重要词汇(植物属性、植物花语、生态景观、文化造园等)进行研究,深度挖掘了它们的内涵与外延。生态景观中,植物景观是重要的元素,在农业园区中,引发了可食地景以及朴门永续的理念的思考;植物花语是基于其植物属性,加之人类的主观审美形成的;文化造园源于古代士大夫群体的情志引领。在以上理论研究的指引下,对淄博市淄川区镶月湖生态园进行了规划与设计,做了基于植物属性而进行文化造园的有益探索与实践。该项目地处乡野丘陵,地方文脉挖掘空间不大,因此决定从植物属性入手进行文化造园。大园区分类栽种植物十几种,形成园中园。根据各自品种的属性及其所系的文化典故,打造袭人、染衣、漪嗟、乡思、如雪、霞韵、照红、斑斓、桃夭、四雅、君子、载圣等十七个子园。每个园子的名称都是基于该植物的典故或属性,体现该植物所系的文化。在每个园区的详细设计中,把这些典故以及文化作为节点,结合地方文化的挖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落地表达。这样,游此生态园,除了呼吸这里新鲜的空气、欣赏这里的波光潋滟、繁花似锦之外,更有了停留、品读的余地。随着游赏路径的迂回曲折,领略柳暗花明的美景,思考地方的来龙去脉,品味植物的传世佳话,兴味盎然。对游者的影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也使景观园本身具备更大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这也正是文化造园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