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一些突发的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产生和肆意传播,降低社会运行进程中不稳定的风险,减少社会经济和生产效能等方面的损失,确保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是公共治理的草根阶层,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力量,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吉林省T街道各社区由最初的一些应对措施到建立起了社区应急管理模式,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也有助于社区治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笔者调研了吉林省T街道各社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基于他们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较为成功的经验,由此研究社区治理问题。本文从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出发,首先明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治理的概念、主要内容、运行规则和参与主体,然后依据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以吉林省T街道各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总结社区疫情防控中的成功做法,比如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三长”联动“五员”联动协同参与、关怀弱势群体、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等,同时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短板,推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社区治理中参与主体单一、社会参与不足,应急管理理念消极被动,应急处置效率低、救援能力不足,应急物资紧缺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其原因在于缺少多元主体参与的正式渠道,缺乏原动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社区治理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物资保障制度。因此,为提高社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能力,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新局面;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健全社区应急治理制度;着力发挥科技优势,数字赋能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