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之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5年过渡期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必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银行制度的竞争,而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治理机制,其优劣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当前这种主导地位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政策导向的作用。然而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主导地位最终还是要靠效率来维护。面对外资银行日趋激烈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性的竞争力只有来源于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本文在分析和归纳公司治理一般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入研究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即商业银行信息透明度非常低,而且政府监管格外严格。同时,本文从国际经验视角出发,对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总结了韩国、东亚地区治理结构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在理论与经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出现的现实困难,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进行了全面透彻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和对策建议。 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调整的过程与形式上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的不良的问题是全方位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因素,既有外部治理环境不良的原因,也有内部结构的不当因素。其中突出的问题有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不相适应性等等。因此,本文认为应从建立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出发,充分发挥汇金公司的治理积极性及其派出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主导性作用,保证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权,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构与优化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性的研究: 1、本文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优化要真正地转向英美模式,强调尊重、发挥董事会的职能,尤其强调独立董事和派出董事的监控职能,不设立监事会,降低解决委托代理的成本、提高治理效率,不要在英美模式和德同模式两者之间搞折衷,弄出一个既有董事会又有监事会的治理结构。 2、用一个简单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控制权(包括剩余控制权)是如何向管理层转移的,从而指出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中要以人格化的国有产权主体重新获取剩余控制权为核心优化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