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为了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这就在我国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工潮现象。而受限于我国的二元社会结构特征,农民向城市转移只是人进入到城市而身份却被排除在外依然留在农村保持农民身份,以他们被称作农民工,农民工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而伴随着农民工现象的出现,我国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因为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和农民工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和父母一起进城生活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并由他人照顾或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也是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新问题。本文选择山东省潍坊市(包括奎文、潍城、寒亭、坊子、临朐、昌乐、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十二个县)作为研究的实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了解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从留守儿童本人、监护人、家庭、学校及相关部门等多层面来综合探讨影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新的视角,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以及比较分析法。通过认真的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统计相关的调查数据,准确掌握潍坊市留守儿童的现状,通过实证分析,运用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实证分析潍坊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同时结合相关的理论,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及深入探讨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山东省潍坊市留守儿童健康状况以及生活习惯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本文提出对策建议的基础和依据。调查表明,山东省潍坊市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物质、精神方面都存在较多令人堪忧的问题,而影响潍坊市留守儿童健康状况以及生活习惯的因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即家庭、饮食、学校、社会。提出改善潍坊市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对策和建议是本文的落脚点。解决目前潍坊市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五个方面实施相应的对策:从家庭方面来讲,父母应该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学校方面,教师应该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尤其是一些问题儿童,同时学校还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社会方面,能够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的主要是其所生活的村庄,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的思想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政府在解决潍坊市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方面主要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建议各级政府要将留守儿童问题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全市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各相关部门一项常规工作予以布置与落实,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来保护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