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族。他是中国的文坛巨匠。巴金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对封建主义势力,封建主义思想深痛恶绝,而其作品内容朴实,情感真挚。巴金是一位高产的作家,自处女作《灭亡》出版后,便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提起巴金,便易想到其《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而巴金的长篇小说则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带有强烈的自传性,其中,《激流三部曲·家》则尤为明显。中国人对于“家”的概念是根深蒂固的,一旦家庭产生变化即是社会产生变化。中国有巴金创作的《家》,日本有岛崎藤村创作的《家》,两者都是通过家庭变迁反映社会变迁,其中不乏有研究分析巴金的《家》和岛崎藤村的《家》的作品,但几乎没有单独研究巴金《家》的日译本的作品。《家》是一部通过家族变迁,表现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趋势,并讴歌年轻人为争取个人自由不断反抗的故事。笔者同情觉新的处境,也愤怒于他的选择,欣赏觉民为了个人爱情不断反抗的勇气,敬佩觉慧跳出舒适圈敢于寻求新我的坚持。巴金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饱满生动,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情节设计也引人入胜。《家》的日文译本只有两种,其中一种是1941年青年书房发行的服部龙造译本,另一种是1948年镰仓文库和1956年岩波书店发行的饭塚朗译本。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是1956年发行的的饭塚朗译本,所以,笔者选取了 1941年的服部龙造译本和1956年的饭塚朗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在对译本的比较分析时,笔者采取了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并探讨其功能。本论文一共由五个部分构成,在绪论部分笔者会对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先行研究进行逐一的介绍,之后将第一章分为两小节,先介绍巴金及《家》,然后介绍日本作家服部龙造和饭塚朗及巴金《家》的日译本。第二章是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介绍,包括其由来,差异以及与直译、意译翻译方法的区别。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此章节主要分为三节,根据词性分类,分析了动词、名词、形容词以及拟声词。根据文化负载词的五种分类又各举实例,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最后一章则是本论文的终章,包括总结和今后的课题两小节。在论文的末尾附上了参考文献,及对老师的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