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尘埃模型的分析及其消光影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宇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热切希望能够精确地测定宇宙参数(H0,ΩM,ΩA等),从而能够判断宇宙的最终命运。然而对于宇宙尺度的距离测定是不得不首先解决却很难解决的问题。幸运的是,一种特别的天体--超新星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距离定标器.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Ia超新星非常亮,一颗典型的Ia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光度通常可达到星系的量级,是造父变星的106倍;(2)Io超新星的峰值光度同光变曲线形状相关。通过相应的校正可导出超新星的本征峰值光度,其误差在11%以内。 1998和1999年,两个独立的高红移超新星观测研究小组根据他们的超新星观测数据发现这些超新星的实际距离要比由标准宇宙模型(ΩM=0.2,ΩA=0)计算出的理论值平均远10-15%,因此他们得出了ΩA≠0,q0(减速因子)<0即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结论。然而,知道尘埃在宇宙中是无处不在的,它的消光作用使得通过它的星光暗淡下来,也就使得该天体看起来远一些。 本文根据已有的尘埃理论知识以及已知的关于尘埃的观察现象,推论出尘埃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在遵守如下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得出了尘埃的基本模型:(1)目前宇宙中的恒星诞生率;(2)尘埃颗粒的物理性质。这种尘埃模型不同于普通的尘埃颗粒,它不会产生明显的红化现象,同时却仍然有很强的消光。因此它的形状也不是普通的球形,而是类似于针状。正因为这种特性,它的消光就不能通过多色光变曲线法消除。而本文通过光谱分析,得到了尘埃的消光和散射特征及其光谱型,并在某些近似条件下推导出了尘埃的消光公式。
其他文献
天文测量规范要求测定一、二等天文点的观测员,每期作业前后必须在与测区纬度相接近的基本天文点上测定人仪差。新观测员有时在作业期间还应加测一次。目前,这项工作只能在位于
Baldwin效应(Baldwin effect)指类星体(QSOs)CⅣ1549A发射线等值宽度(EW)与其附近连续谱光度(即发射线光度与电离连续谱光度)之间的反相关关系。这关系最早由Baldwin 1977年
随着Sloan数字巡天(SDSS)数据的进一步释放,测光和光谱数据越来越多,我们有望进一步研究星系和宇宙大尺度结构是如何起源和形成、在星系团和大尺度结构中物质的数量、组成和分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低表面亮度星系的特征,包括低表面亮度星系的观测、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及恒星形成等。第二部分研究了基于SDSS(DR4主样本星系)的大样本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