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吸附硅表面稳定性及氢钝化对In吸附Si(100)面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理论研究氢吸附Si表面和In吸附氢钝化的Si(100)面的结构和性质。 首先进行了H吸附Si低指数面的研究。用US-PP和PAW两种势对Si晶格常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这两种势计算结果相差不大。我们在优化的Si晶格常数基础上选取超原胞模型模拟基底,超原胞具有对称性,其真空层厚度不小于1nm,表面三层进行弛豫。对Si的三个理想低指数表面结构、H原子吸附后的原子结构、H原子吸附表面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我们发现,Si的三个理想低指数表面中,Si(111)面最为稳定。对H/Si体系,在氢化学势比较低的情况下,H原子在Si(100)面吸附不会打断表面Si二聚体化学键,在富H的情况下,Si(100)面二聚体键打开,稳定结构由单氢变为双氢;同样H在Si(111)面的吸附随H化学势的增加也有所变化,三氢结构成为最稳定的结构。H原子吸附前后Si(110)面都为不稳定面。 以H原子吸附Si(100)面的计算结果为基础,研究In原子在氢钝化Si(100)表面的吸附。首先对In原子的吸附结构进行研究,并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论。计算表明In在H/Si(100)-(1×1)面的吸附能小于In在H/Si(100)-(2×1)面的吸附能(单位面积),由于氢原子对硅表面的钝化作用使得In在Si衬底的外延生长被破坏,In原子易在衬底表面形成团簇。对In原子是否会向衬底扩散并与H原子发生交换的研究表明,In原子吸附于H/Si(100)表面比与H原子发生交换具有更稳定的能量,因此,在平衡条件下,In原子不会与H原子发生交换。
其他文献
低维反铁磁海森堡自旋系统的基态与低激发态的性质在近十多年来一直受到广泛而持续的关注。由于低维体系中有很强的量子涨落,使这些体系呈现出许多新奇的特性,如会有自旋准长程
光电子能谱学(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是把光电效应应用到研究自由分子(或固体表面)电子结构的学科。光电子能谱能直接测量原子、分子或固体的电子电离能,是了解原子、
如何从QCD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精确地计算强子矩阵元一直是困扰大部分理论粒子物理学家的问题.自从QCD理论建立至今的二十多年中,人们发展了各种不同的有效理论或者唯象的模型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