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脏腑辨证是运用中医藏象学说指导临床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以脏腑生理、病理为基础的辨证方法,在诸多辨证方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脏腑辨证可以说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核心,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本课题针对晋隋唐时期主要医学典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主要以《肘后救卒方》、《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古籍为研究对象,参考有关资料,考证当时脏腑病证的主要症状表现、证型划分、脏腑辨证方法的形成,以及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等。论文主要阐述了晋隋唐时期著名医家关于脏腑疾病辨证的基本方法,包括五脏六腑生理、病理、病症、诊断等多个方面内容。其中,《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两书关于脏腑的论述比较详细。《诸病源候论·卷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联系四时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从藏象、脉象、虚实病患等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脏腑诸候,共十二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至卷二十专篇论述脏腑证治,以虚实寒热为纲,较详尽地阐释了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辨证、预后及治疗等。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当时关于脏腑的描述是详于脏而略于腑,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构成有机整体统一性的观点。可以说,晋隋唐时期对脏腑病变作了较为详实的论述,具有独到见解,为脏腑辨证的成长提供了开创性的理论和方法,为后世脏腑辨证的深入发展开拓了思路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