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iaohan19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从而为中医辨证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回顾北京东方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住院病历,按照纳入以及排除标准,共筛选了11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按照制定的“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病例筛选表”,采集这些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以及辅助检查。本研究聘请2位长期工作于临床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结合当时辨证及临床症状、体征进行重新辨证。并将合格的病历调查表输入计算机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证候分布:本研究共纳入111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例,中医证候以气虚证(89.2%)和血瘀证(62.2%)最多见,痰浊(包括偏寒、偏热,共占32.4%)、阴虚(23.4%)、血虚(21.6%)亦占一定比例,气滞(0.9%)、阳虚(1.8%)、水饮(1.8%)比较少见。2.非瓣膜性房颤之证候组合:以单证(47例,42.3%)、双证组合(36例,32.4%)最多见,三证组合(22例,19.8%)、四证组合(6例,5.4%)次之。其中单证组合中以血虚证(24例,占51.1%)、血瘀证(11例,占23.4%)最多见,阴虚证(5例,占10.6%)、水饮证(2例,占4.3%)、阳虚证(1例,2.1%)次之,本研究病例中没有单纯的气滞证、气虚证。双证组合中气虚血瘀证(29例,占80.6%)最常见,气阴两虚证(6例,占16.7%)、痰瘀互阻证(1例,占2.7%)比较少见。三证组合以气虚血瘀痰阻证(14例,63.6%)最多见,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证(7例,31.8%)次之,气阴两虚兼有痰阻(1例,4.5%)。四证组合只有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6例)。对双证、三证、四证进行整合分析显示,气虚血瘀(49例,44.1%)基础上进行组合最多见,痰瘀互阻(21例,18.9%)、气阴两虚(20例,18.0%)组合次之。3.非瓣膜性房颤之病位:非瓣膜性房颤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本研究显示,累及脾脏(49例,44.1%)、肾(26例,23.4%)最常见,肺(5例,4.5%)、肝(1例,0.9%)比较少见,病变仅位于心脏(30例,27.0%)亦不占少数。4.中医证候回归分析:以合并冠心病组与不合并冠心病组为因变量,对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痰、热痰、水饮9个中医证候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Enter方法,选入与剔除值为系统默认的0.05与0.1,结果显示痰热证系数B为1.392,其相对危险度为4.024,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1.146~14.122。研究结论1.气虚证和血瘀证是非瓣膜性房颤最常见病理基础,气虚血瘀是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证候最常见的组合。2.非瓣膜性房颤的中医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3.痰热证与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间联系密切。
其他文献
文章阐述了绿色施工的内涵、绿色施工的原则,分析了市政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包括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技术、使用循环水暖技术、构建健全的环保施工机制.
文章阐述了房建工程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说明了房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相关措施,叙述了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包括杜绝高层
一、选主体内容设置专题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命题并非对高中学生所学教材每个章节或《考试大纲》所列每个考点等量齐观,而是有所侧重,考查主体内容,其80%以上的测试要点是直接测试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及其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主体内容即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起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作用、集中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的内容。笔者在进行专题复习辅导时首要就是抓主体知识专题的构建,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期刊
法学实践性教学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目前,虽然国家对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有所规定,但过于概括,导致目前各高校的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的内容不一,缺乏基本的相关规范。课程
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是整个项目建设的基础阶段,也是保障项目建设施工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文章阐述了新型建筑材料的优势,说明了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土地的规模经营能够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的互动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总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的几种形式,分析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
为了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设计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包括满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