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生产铝型材的主要国家按其技术水平和相应的消费量可分为四个层次,同时不同层次也从高到低反映了铝型材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处在第四层次即发展起步阶段。八十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政策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国内建筑市场迅速扩大,带动铝合金挤压工业迅速发展。目前,中国铝型材挤压工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一个“小”字,即小企业多,小挤压机多。从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来看,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落后25-30年。我国约有75%的铝型材企业、挤压机、与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的工业发达的省市,产业布局也不甚合理。而中国挤压机的开工率仅为3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比世界平均利用率低30个百分点。我国建筑铝型材9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属低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缺乏著名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宽大薄壁型精密型材的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满足交通运输业对特大型材的需要。我国铝型材的生产与消费,主要以建筑型材为主,约占型材的75%。每年建筑铝型材的需求量大至为83.8万吨。且年产量求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于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行业整体的效益低下。 在化学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90年代塑料门窗前所未有的超常发展。对铝合金建筑型材、门窗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由于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厂家众多,产品又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为价格的竞争。顾客具有极强的回旋余地可以灵活的在铝合金门窗及其替代品之间进行转换,加入WTO后,无疑将有利于加速我国铝型材产品结构的调整;预计经过10年左右或更长的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国铝挤压企业的数量将减少到300家左右。初步形成地区分布合理、产品结构适合市场需求、规模经济的产业格局。北京铝材厂作为国有企业,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参与中低档次产品市场竞争显然不符合北京市产业政策要求,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企业自身状况也不允许。北京市节水和环保政策更是形成制约。因此,必须从普通中低档次建材产品竞争中退出,另谋出路。北京铝材厂依托自身摆脱困境已经没有可能,必须把握住划转地方、国内外厂商极为看好“奥运”潜在的巨大商机这一契机,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寻求合作机会,通过合资、合作打通融资渠道,改变企业资本结构,彻底改制;对设备、工艺、产品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产品表面处理手段以拓宽产品线;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发高附加值的高档建材产品,提高产品盈利能力,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通过资本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高附加值的高档建材、门窗产品为主导,以少量工业材为补充,力争在五到十年内形成资本结构合理,京、津、冀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集高档装饰、装修的设计、材料生产、制作、安装为一体的年产销型材2万吨、门窗及幕墙制品40万平方米适度规模的富有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