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室性早搏的远期预后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儿童室性早搏远期转归情况;探讨影响室性早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是否早期干预特发性室性早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部或门诊心电图室行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室性早搏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设定严格的纳入和剔除标准,共纳入101例进行分析。101例患儿的分组标准分为三种,一是依据体表心电图上QRS波的形态确定PVC的起源位置分为左室型及右室型两组;二是依据PVC发生的昼夜规律分为日间型、夜间型及混合型;三是依据PVC与心率的相关性分为正相关组、负相关组及无相关组。所有患儿均以首次检查时间为起点,于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心电生理室随访动态心电图,每年至少复查动态心电图1次,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共收集室性早搏患儿101例,其中男51例,女50例。初次动态心电图检查年龄最小为5月,最大为14岁,平均6.59±3.52岁。左室型33例(32.67%),右室型68例(67.33%);日间型34例(33.66%),夜间型20例(19.81%),混合型47例(46.53%);与心率呈正相关型44例(43.57%),负相关型22例(21.78%),无相关型35例(34.65%)。所有室性早搏患儿初诊时动态心电图LOWN分级均在II级以上。2. PVC在随访时间内的转归情况:随访3月时,好转或好转倾向者者共42例(77.78%);随访6月时好转或好转倾向者者共51例(85.00%);随访1年时好转或好转倾向者者共36例(78.26%);随访2年时好转或好转倾向者者共28例(71.79%);随访3年或3年以上,好转或好转倾向者者共8例(61.54%)。3.起源位置与PVC预后:随访3月时,右室型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29例(78.39%),左室型中13例(76.47%);随访6月时,右室型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例32例(88.89%),左室型中19例(79.17%);随访1时,右室型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20例(76.92%),左室型中8例(61.53%);随访2年时右室型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29例(85.29%),左室型中7例(58.33%)。在各个随访时间点右室型和左室型两组转趋势率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昼夜节律与PVC的预后:随访3月时,日间型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18例(64.29%),非日间型(混合型和夜间型)中24例(75.00%);随访6月时日间型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22例(78.57%),非日间型中29例(90.62%);日间型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13例(65.00%),非日间型中23例(88.46%);随访2年时日间型好转或好转倾向者8例(57.14%),非日间型中20例(80.00%)。随访6月时日间型和非日间型在好转趋势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日间型好转趋势率高于日间型。5.心率相关性与PVC预后:随访3月时,正相关组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16例(72.73%),非正相关组(负相关组和无相关组)中26例(81.25%);随访6月时,正相关组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21例(75.00%),非正相关组中30例(93.75%);随访1年时,正相关组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15例(71.43%),非正相关组中21例(84.00%);随访2年时,正相关组中好转或好转倾向者13例(65.00%),非正相关组中15例(71.77%)。随访6月时正相关组和非正相关组在好转趋势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正相关组的好转趋势率高于正相关组。结论:1.右室起源型和左室起源型室性早搏预后无显著差异,起源部位不能作为临床判断室性早搏预后的依据。2.非日间型预后优于日间型,非正相关型预后优于正相关型。室性早搏的昼夜节律和心率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室性早搏预后的依据。3.儿童特发性室性早搏的远期预后多良好,但日间型早搏和正相关型早搏更倾向于交感型室性早搏,或存在器质性早搏倾向可能,更应受到临床高度重视,以判断是否对室性早搏进行早期临床干预。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大众对电影评论的关注及参与更加重视,而电影评论对观众观影选择的导向作用也日趋强化。将电影评论置身于网生代背景之下,从网络影评发展概况出发,研究网络时代电影评论主体的变迁,并试图探讨电影评论在网络时代的重新定位,探寻更为恰当地理解与判断。  关键词:网络影评;迷影;公共空间  作者简介:王元嫱(1995-),女,贵州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批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弗洛伊德理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首先分析尼娜“自我”、“本我”、“超我”这三种人格结构,然后通过分别解读尼娜“自我”与“超我”的冲突、“自我”与“本我”的冲突以及“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来解读女主人公尼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人格失衡的。  關键词:精神分析;人格结构;冲突;人格失衡  作者简介:苏红瑞(1987-),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摘 要:《西厢记》由“难题求婚型”叙事脱胎,却大有径庭。《西厢记》包括婚前的两次求婚难题以及婚后婚姻合法化的难题,这三次难婚各自的内部结构又错综复杂。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为依据,以“难题求婚”为切入点,引出对《西厢记》中特殊难婚和伦理诉求的探讨。  关键词:难题求婚;西厢记;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  作者简介:张丽美(1997-),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  [
摘 要: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至金代董解元的《弦索西厢》再到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其中心人物崔莺莺的人物形象一直在发生变化。本文以此三种不同体裁的文本为基础,浅析崔莺莺形象的演变及导致其演变的时代因素。  关键词:崔莺莺;形象;演变  作者简介:周倩颖,女,广东中山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现代汉语中,“乞”的用法十分普遍,某些义项出现得比较频繁。“乞”既可以组成动词也可以构成名词。“乞”由最开始的索取、祈求后来逐渐倾向于请求的意思。词义的演变是词汇、文字、音韵、语法共同影响的结果,往往还涉及到方言的古今演变。因此,本文从“乞”的词义演变入手,探求上古汉语演变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概貌。  关键词:词义演变;乞;常用词;词汇研究  作者简介:马小涵,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汉语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