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宝石CT能谱成像在提高NSCLC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准确性中的初步研究[目的] 前瞻性探索宝石CT能谱成像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准确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入组2014年2月8日至2014年6月2日首诊并进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的59例NSCLC患者,利用能谱CT后处理软件对其扫描所得的101幅单能量图像进行能谱分析,测量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化碘(水)密度值(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NIC)、标化水(碘)密度值(normalized water concentration, NWC)、标化有效原子序数(normalized effective-Z, Neff-Z);采用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诊断淋巴结转移的λHu比值、NIC比值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以病理为金标准确诊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分组,转移组淋巴结(31枚)能谱曲线斜率与原发灶(17灶)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86±0.85)和(1.76±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未转移组淋巴结(65枚)与原发灶(42灶)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09±0.77)和(1.49±0.6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斜率λHu比值分别为(1.05±0.26)vs.(1.54±0.59),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确定斜率λHu比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1.31,该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64.6%、90.3%和0.789,诊断效度中等。转移组淋巴结(31枚)NIC值与原发灶(17灶)NIC值分别为(0.20±0.09)和(0.20±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未转移组淋巴结(65枚)与原发灶(42灶)NIC分别为(0.76±0.07)和(0.17±0.08),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NIC比值分别为(1.05±0.28)和(1.48±0.66),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确定NIC比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1.23,该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64.6%、80.6%、0.740,诊断效度中等。[结论] 能谱曲线斜率λHu比值及NIC比值有助于提高NSCLC术前淋巴结转移状态判定的准确性。第二部分:NSCLC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术前诊断相关因素研究[目的] 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判定的相关因素,并明确能谱参数能否作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有效因素。[资料与方法] 于我院行胸部宝石CT能谱扫描并于胸外科接受肿物根治性切除,并接受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NSCLC的患者59例,具有完整、准确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状态判定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中两分类变量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等级变量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判定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变量年龄、原发灶位置、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大小、λHu比值、NIC比值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建立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变量年龄、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大小、λHu比值入选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年龄、淋巴结大小、λHu比值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短径≥10mm的淋巴结较<10mm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增加12倍(95%CI=2.816~50.273),λHu比值在0.7~1.3之间的淋巴结较<0.7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增加14倍(95%CI=1.137~172.891)[结论] 能谱曲线λHu比值、NIC比值、淋巴结大小、原发肿瘤大小、原发肿瘤位置、患者年龄是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重要的影响因素。淋巴结短径≥10mm、能谱曲线斜率比值在0.7~1.3范围内是有价值的判定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