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退化速度的加剧,生态恶化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脆弱的生态环境背景下,干旱区的人们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采取掠夺式的资源开发,迫使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激烈。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不同社会群体,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以及自我行为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围绕人类行为与生态的关系,对城乡居民行为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对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寻找新的思考点,为城乡社会-生态系统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从人的行为管理层面提出建议。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主线,实证研究作为理论假设的探索性研究。通过野外考察、农户调查对城乡居民开展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个社会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3S技术,通ArcGIS平台建立“居民-社会经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利用空间内插法功能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空间分异规律。统计分析与Arc GIS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多元回归模型),建立居民社会经济因素(GDP)在空间上的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影响。本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城乡居民行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意识进行农户调查后,分析得出了城乡居民社会经济特征和生态环境意识。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社会职能和功能有差异。乡村比城市,居民家庭纯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兼牧业,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户主文化水平低、年龄大、家庭人口数也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严重。居民对空气质量、饮用水质的质量、绿化面积方面的评价都不如城市居民高,生态环境意意识比城市居民低。从主成分析结果来看,对生态环境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在农村,居民学历、家庭人口数、纯收入和作物播种面积影响较显著。在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月收入、户口性质、节水设施对生态环境影响较显著。(2)城乡居民社会经因素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乡村居民社会经济因素大部分空间分布从西北-西南呈斑块状,块状和条带状分布的现象。在城市,居民社会经因子的空间分布从东-西呈斑块状分布的现象,年龄和人口呈板状分布。(3)可用综合评价模型,在ARCMAP的Spatial Ana1yst模块下计算城乡社会经济(纯收入)与各个影响因素的指数及空间分布。艾丁湖乡纯收入与生态环境驱动力因素评价指数介于8.94-34.03之间,吐鲁番市月收入与生态环境驱动力因素评价指数介于2.45-78.39之间,将城乡收入与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Ⅰ-Ⅳ级不同的影响区域。城市居民行为与乡村居民行为相比而言,城市居民社会经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农村居民社会经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