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异土的玉牡丹——《玉牡丹》的后殖民主义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89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学术界,是为了消除殖民思想,对西方文化霸权和帝国主义发起的挑战。后殖民主义主要是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认为只有消除种族歧视,阶级压迫和性别歧视,才能真正地消除文化霸权,实现文化融合。本文在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从身份认同,阶级压迫和性别歧视三方面对华裔加拿大作家崔维新的《玉牡丹》进行分析。小说主要反映森朗一家三代在加拿大的生活状况,及他们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尽力融入主流文化的故事,从而反映了少数族裔人民逐渐取得平等地位,最终实现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以森朗等人为例,分析华人在加拿大寻找和确认文化身份的过程。早期的华人移民在加拿大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因此身份成为最令他们困惑的问题之一。森朗在中国文化和加拿大主流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倍感迷茫,但他最终实现了身份的建构——不只是做一个中国人或加拿大人,而是做一个华裔加拿大人。第二章从阶级的角度入手,讨论小说中的华裔加拿大人所遭受的阶级压迫以及他们如何进行斗争,努力取得平等地位的过程。怀揣“金山梦”来到加拿大,华裔移民却遭受到残酷的阶级压迫。二战之后,状况有所好转,华裔移民及他们的后代通过自身的努力冲破阶级束缚,实现了阶级身份的逐渐提高。第三章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她们是华裔女性在加拿大社会的代表。老一代的婆婆是中国男权传统的维护者,母亲被压迫却并未彻底抗争,而年轻一代的祝良则是男权制的反抗者。在家里,她们是中国男权制度的受害者。而在社会上,她们又遭到加拿大主流社会的压迫。作为最年轻的一代女性的代表,祝良最终开始去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本文研究表明,只有真正实现种族,阶级和性别的彻底抗争,中国文化才真正融入加拿大文化,华裔加拿大人才能真正融入加拿大社会,“玉牡丹”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才能真正扎根于加拿大这片异土。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体育也成为了一种能够表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体育广告的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体育广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及地区的文化及精神。好的体育广告语言的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创作中刻画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其中一些已经成为文学作家笔下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关于天使形象与魔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