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焦虑抑或诗学焦虑——20世纪末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论争的回顾与反思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在“盘峰诗会”上爆发了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论争,这是继20年前朦胧诗论争以来中国诗坛规模最大的一场诗歌论战。它昭示着当代先锋诗坛内部分裂的公开化,是世纪之交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论文首先对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之间的这场论争进行了总体回顾,通过论战双方的自我言说,理清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针对以往评论界过分夸大两者对立面的研究现状,本文着重从个人写作、日常主义诗学、语言意识的觉醒、对纯诗倾向的反思及叙事性手法的引入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双方美学追求的共通之处,同时指出了双方在精神立场、思维方式、话语资源、艺术手法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分歧。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在1990年代前后的发展嬗变与时代话语的转型息息相关,受到诗人自我心态调整的影响,同时也符合文学史自身传承与流变的内在逻辑。论文的第二章从诗与时代、诗与自我、诗与诗三个层面探讨了发生这场论争的深层原因,认为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这种分野其实早已埋藏在后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的诗学实践当中,只是在世纪末的焦虑中才一触即发。 文章最后总结了论争的意义及其对新世纪诗坛的影响。世纪末发生于诗歌界内部的这场纷争,尤其是这场论争所渗透的各种非理论性动机和效果,都是当代中国文化气氛压抑的表征。它不仅仅是诗人诗学焦虑的集中体现,更彰显了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诗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其他文献
俗话说:“没心没肺,活着不累”,一是说傻里傻气、糊糊涂涂活着,就没有活得太累的感觉;二是不过分的要脸面,善做凡人,就能活得寿命长。这两句俗语,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  人要长寿,脸皮就应该厚一点。在人生路上,谁也难免光做好事不做错事,就看做了错事能不能接受教训,将功补过。“人要脸,树要皮”,本来这是做人的美德,但不能过头,过分的要脸面,有时也会害了自己,再说也不一定做得完全正确。  人“不要脸”,就
本文以萧红留存的书稿为镜,试图透视她一生的命运脉络。在短暂的一生中,这位多才的女作家历经数次迁徙,至死方能停步。在这些马不停蹄的迁徙过程中,“离”与“归”的旋涡一直纠缠
学位
每个人都会有心结,心理学中的催眠疗法就是帮人解开心结。随着心理咨询日益被大家所认识,各种催眠减肥、催眠戒烟、催眠销售等也悄然兴起。那么催眠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被催眠的人真会说出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吗?被催眠后,人还有意识吗?    催眠真的那么神奇吗    初三的小伟本应全力备战中考,但最近却突然犯了怪病,白天生龙活虎,一到黄昏就特别害怕,原本学校离家很近,放学都是自己回家的,现在却必须家长去接,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