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灸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文献进行定性及定量的系统评价,初步探寻灸法治疗本病的循证证据。2.应用随机对照研究客观评价不同灸量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探寻精灸疗法灸量的效应规律。3.应用随机对照研究客观评价不同灸度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中期疗效及疗法的安全性,初步探寻精灸疗法灸度的效应规律。方法:1.文献评价电子及手工检索灸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由两位独立评价者筛选纳入研究,并完成研究数据的提取。应用Cochrane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每一个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效应量合并统计在RevMan5.3软件上完成。2.临床研究2.1不同灸量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所有的研究病例收集于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研究时间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应用Power and sample size在线软件进行样本含量估算,最终得出研究共需纳入研究病历60例,每组30例。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案,应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病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取穴:治疗组与对照组取穴相同,均为风池(双)、颈百劳(双)、肩中俞(双)、肩井(双)、心俞(双)、胆俞(双)。操作方法: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在上述施灸穴位上点涂万花油标记。以艾绒为灸材,并用精灸炷模具,统一制作成底部直径约2mm,高约5mm,重约20mg的圆锥形紧实艾灸炷,置放于上述穴位上用线香点燃艾炷尖部,当艾炷燃烧至患者自觉皮肤明显灼热时移去艾炷,接着在原穴位上进行第二壮的治疗,壮数不限定,依此方法灸至患者出现特殊灸感(如传导性热感、其他非热感觉等),随后进行下个穴位的灸治,施灸后在原穴位上覆盖薄层万花油。对照组施灸操作同治疗组,每穴进行7壮的治疗。疗程:每三日治疗一次,治疗时间间隔为72小时以上,受试者每周接受2次治疗,考虑临床实际研究情况及患者依存性情况,确定完成8次治疗为一个疗程,即为临床有效观察病例。疗效评价:研究主要结局指标:选取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研究次要结局指标:疼痛VAS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时点:NPQ及VAS评分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随访1个月时3个时点进行评价。每次治疗结束后记录不良反应。疗效评定参照尼莫地平评分法:治愈:治疗后NPQ量表评分比治疗前减少≥30%。显效:减少≥20%但<30%。有效:减少≥10%但<20%。无效:减少<10%。统计分析:数据输入SPSS18.0完成统计,多个时点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设定P小于等于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2不同灸度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所有的研究病例收集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研究时间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有纳入病例按照随机方案分配至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方案:取穴:治疗组与对照组取穴相同,均为风池(双)、颈百劳(双)、肩中俞(双)、肩井(双)、心俞(双)、胆俞(双)。操作方法: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在上述施灸穴位上点涂万花油标记。以艾绒为灸材,并用精灸炷模具,统一制作成底部直径约2mm,高约5mm,重约20mg的圆锥形紧实艾灸炷,置放于上述穴位上用线香点燃艾炷尖部,待艾炷在穴位皮肤上完全燃尽为一壮,以同样的方法施灸第二壮,每穴施灸两壮,以局部皮肤发泡为度。对照组:采用相同规格的艾炷,置放于上述穴位上用线香点燃艾炷尖部,待患者诉有灼热感明显时,艾灸炷约燃烧至2/3,立即以手指移灭艾炷。以同样的方法施灸第二壮,每穴施灸两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疗程:每三日治疗一次,治疗时间间隔为72小时以上,受试者每周接受2次治疗,考虑临床实际研究情况及患者依存性情况,确定完成8次治疗为一个疗程,即为临床有效观察病例。疗效评价:研究主要结局指标:选取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健康调查简表SF-36、不良反应记录。观察时点:治疗前、疗程结束时、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1.文献评价本次研究共有14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2个研究为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个研究为灸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均较高。有4个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提示热敏灸与传统灸在疼痛改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岭南天灸与传统天灸在颈痛及颈椎功能改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研究2.1不同灸量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两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病程分布、NPQ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NPQ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NPQ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随访1个月时,评分均有一定回升。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一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VA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随访1个月时,评分均有一定回升。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一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治疗结束后根据NPQ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痊愈率为10%,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痊愈率为0%,有效率为83.33%。两组之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不同灸度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基线情况:两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病程分布、NPQ评分、MPQ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NPQ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NPQ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两次随访观察,评分均有一定回升。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随访一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三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PQ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MPQ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两次随访观察,评分均有一定回升。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随访一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随访三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SF-36评分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两次随访观察,对照组评分有一定下降,治疗组评分呈缓慢上升趋势。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随访一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随访三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PCS评分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两次随访观察,对照组评分有一定下降,治疗组评分呈缓慢上升趋势。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一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随访三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MCS评分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两次随访观察,对照组评分有一定下降,治疗组评分呈缓慢上升趋势。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一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随访三个月组间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治疗结束后根据NPQ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痊愈率为10%,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7.50%,有效率为90.00%。两组之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个月后根据NPQ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痊愈率为5%,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0%,有效率为77.50%。两组之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文献系统评价,特殊灸法较传统灸法在颈椎病疼痛及功能改善方面可能更有优势,但由于文献存在较大偏倚风险,不能得出较高质量的循证依据。2.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很好的近中期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提示灸感及皮肤反应程度是精灸灸量灸度控制的合理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