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降,现代性话语在各边远民族区域的深度播撒,少数民族群体日益面临着传统空间解体和难以融入其他异质空间的尴尬,城市化步伐加速更使得他们在传统空间和城市空间彼此碰撞下难以找到“栖息之地”,而不得不处于漂泊、归属感缺失状态。或者说,由空间混杂所形塑的认同焦虑成为他们最为切己性的现代性体验,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自我与他者的冲突与缠绕、矛盾与调适、碰撞与颠覆等使得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较之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诗歌是社会生活最迅捷、最敏锐的审美反映形式。从空间角度对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予以研究,不仅可以理清其生成背景、叙事艺术及书写范式等问题,还可以探寻其书写意义及深层原因、趋势、存在问题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绪论”、“第一章: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传统空间书写”、“第二章: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城市空间书写”、“第三章: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空间书写模式”。“绪论”部分包括:对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问题的简要概括。着重探讨了空间理论介入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的可能,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新发现,新思考。第一章包括第一节: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外来者”书写;第二节: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悸动者”书写。首先论述了少数民族诗歌由颂歌体写作到族群文化自觉书写的转变及背景、原因等,然后分析了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书写传统空间的深层次原因,接着分析了传统空间中的典型形象“外来者”在诗歌中的表现、特点和“外来者”对传统空间的冲击;最后论述了“悸动者”如何加速传统空间瓦解等。第二章包括第一节: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恐慌者”书写;第二节: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逃离者”书写;第三节: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第三空间”书写。首先说明在时代背景下传统空间中的少数民族成员不得不进入城市空间中的原因及其对城市的不适应而产生的恐慌和逃离情感,然后论述了其为何恐慌、在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中怎样描绘“恐慌者”的;最后是城市空间中的“逃离者”形象,分析了为何要逃离及其形象的书写和逃往哪里。第三章是对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空间书写模式的论述。总体看来,尽管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执着于空间问题书写,但对少数民族群体而言,他们的空间焦虑同时也是一种时间焦虑。因为,就少数民族群体而言,他们是在尚未充分做好接纳现代性准备的情况下而被强行纳入其运作逻辑的,由此引发诸多的不适或困惑。在这种现代性焦虑面前,少数民族诗人很可能通过传统和现代空间的划界方式来建构族群认同,传统空间与现代空间的对比性叙事在少数民族诗歌中便以经典的“从前——现在”作为表征。这样,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空间书写便转化为两种最为基本的书写模式:第一节:“从前——现在”书写模式;第二节:“他者——自我”书写模式。当然,上述各章节的界定与概述,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其内在问题的复杂性及表现形式的多重性远非本文所能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