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消化性溃疡(PU)是内科常见病,它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随着近年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发病年龄有所下降,其根治研究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而提高消化性溃疡病的远期疗效并防止其复发是目前该病治疗的难题之一,中西医均在探寻有效的解决途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溃疡愈合质量好坏与溃疡病复发密切相关,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滞血瘀是影响溃疡愈合质量的主要病理机制。因此根据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能降低其复发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抗消化性溃疡及可能的胃粘膜保护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开发一种新型的中药粘膜保护剂打下理论基础。 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半夏泻心汤大剂量组(20g/kg),加味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10g/kg),加味半夏泻心汤小剂量组(5g/kg),西咪替丁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用100%的冰醋酸粘膜下注射,造成大鼠胃溃疡模型。各组均在造模后第6天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喂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共16天。治疗结束后眼球取血,后处死,以检测前列腺素(PGE),血浆内皮素(ET),取胃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表皮生长因子(EGF),取溃疡瘢痕部组织切片、分别作HE染色和PAS染色以观察溃疡情况,并用显微镜测微尺定量测量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再生粘膜厚度及溃疡肉芽瘢痕层厚度。各组数据均采用均数土标准差((?)±s)表示,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均采用组间两两比较。 结果: 1、对乙酸溃疡型大鼠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的影响:复方大剂量组、复方中剂量组、复方小剂量组以及西咪替丁组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胃粘膜粘液厚度,其疗效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或P<0.01),复方大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大剂量组与西咪替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对乙酸溃疡型大鼠再生粘膜厚度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胃粘膜出现缺损深达肌层,其缺损口有较少的再生粘膜覆盖,其腺体排列紊乱,呈囊状扩张。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复方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西咪替丁组粘膜缺损口再生粘膜厚度增加,(P<0.05~0.01),腺体排列趋于整齐,囊状腺体减少,粘膜肌层缺损变小,复方大剂量组与西咪替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对乙酸溃疡型大鼠溃疡灶肉芽瘢痕层厚度的影响:复方各组与西咪替丁组对慢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溃疡灶肉芽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复方大剂量组与西咪替丁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及西咪替丁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4、对乙酸溃疡型大鼠血浆前列腺素(PGE)含量的影响: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西咪替丁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复方大剂量组高于中、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与西咪替丁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5、对乙酸溃疡型大鼠血浆ET和胃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复方大、中、小剂量组以及西咪替丁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复方大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P<0.05),复方大剂量组与西咪替丁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肠)o6、对乙酸溃疡型大鼠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影响: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时),复方大剂量组与西咪替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1或P<0.05)。7、对乙酸溃疡型大鼠胃组织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正常组,复方大剂量组,西咪替丁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复方中剂量组,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与复方大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o结论 加味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溃疡灶肉芽组织及溃疡灶表面钻膜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优于西咪替丁,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其作用机理与提高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胃组织中一氧化氮,血浆前列腺素12,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降低血浆内皮素,胃组织丙二醛水平有关,增强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加味半夏泻心汤抗溃疡的机制之一。不仅印证了张仲景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为进一步认识中医“辛开苦降甘补法”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医用药以及开发新药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