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滨州杜氏家族个案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yr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地区进入明清两代是传统文化兴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家族文化的繁荣,出现了许多名门望族。而论文化底蕴之深、年代绵延之久、成就之大、影响之广,当首推滨州杜家。 滨州杜家故居在原滨县城十字街南(今属滨城区滨北镇)。杜氏始祖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河北枣强迁来,至第五代形成3宗12支,一门开始兴旺。六世孙杜其萌1549年中举人,1565年中进士;七世孙杜承式1601年中进士,官至甘肃巡抚;八世孙杜诗1598年中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滨州杜家成为明代鲁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 清代,杜诗孙杜漺1647年中进士,为政、为文俱佳,是清初诗坛领袖;杜漺孙杜鼐1737年中进士,政绩卓著,且是清中期著名诗人;杜鼐孙杜堮(谥文端)1801年中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礼部侍郎,是继王渔洋、赵执信之后山东文坛的代表,与其兄弟子侄形成作家群,以至于“嘉(庆)道(光)间,山左称文学世家者,必首推滨州杜氏”。杜堮之子杜受田1823年中进士,任尚书房总师傅,是咸丰皇帝的老师,曾兼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追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杜受田长子杜祤1835年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次子杜翰1844年中进士,为军机大臣,是咸丰皇帝敕命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史传滨州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一门之盛、甲于天下”,是明清五百多年里国内罕见的知名家族。 滨州杜家极重文化建设,整个家族著述甚丰,家学渊源颇深。其家族教育也独具一格,“勿以族大人众为可恃”,要“各修而身,各务其业,父以之教其子,兄以之勉其弟”。仿“颜氏家训”诫勉后人,有家训48则传世。 滨州杜家跨明清两代、长达五百多年的鼎盛现象发人深思,有其重要的家学渊源和文化基础,是黄河三角洲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查阅正史、稗史、笔记、文集、方志、家谱等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个案研究的方法,系统论述了它的兴衰、发展的历史,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杜氏家族的世系沿革,对家族的村庄分布、人口、科举情况作了全面的统计,并对家族中代表性人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进行了概括,研究了杜氏家族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探讨了杜氏家族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言,简要回顾了目前史学界对于家族、名门望族研究的概况以及笔者以滨州杜家为个案研究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滨州杜氏始祖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河北枣强迁来,至第五代形成3宗12支,成为明代鲁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的谱系考略。这是研究滨州杜氏家族发展的基础。 第三部分对杜氏家族的村庄分布、人口、科举情况作了全面的统计,以使读者对滨州杜氏家族的流布情况和科举盛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第四部分是滨州杜氏家族代表人物研究。重点介绍了杜其萌、杜诗、杜承式、杜漺、杜鼐、杜堮、杜受田、杜祤、杜翰、杜受履、杜庭琛等杜氏家族代表人物。对他们的政绩进行了具体描述。 第五部分介绍了杜氏家族的文学成就。 第六部分介绍了杜氏家族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的内容、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对现代教育的启迪;概括了杜氏家族的精神,总结出对现代的借鉴意义。 最后是结语部分。略述对杜氏家族研究的体会以及研究的局限,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杜氏家族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植物作为我国古代园林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古典园林在进行设计中是将自然环境中的一切事物进行适应环境的安排,是一件富有艺术气质的艺术品。植物在进行园林设计中可以将
随着我国高校物业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社会企业和物业服务商品化、市场化的进入,不可避免带来诸多经济、民事纠纷,虽然,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上述纠纷符合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益于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内化、有利于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