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新时期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大力推进民族传统学科教育结构体系的完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人们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和传承民族文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主要从学位点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建设五个方面着手,了解和把握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现状及其内在规律,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其面临的新形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育结构体系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学位点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社会需求六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其中,社会需求是前提,学位点建设是龙头,教材建设是基础,培养目标是方向,课程设置是保证,师资建设是关键。课程是教学内容的反应,是教材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是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的。教材是课程的直接体现,是课程的细化。教材体系直接反应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因此,课程设置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育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等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面和就业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这一学科教育结构体系发展的成熟与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育结构体系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社会需求、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本研究把握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育结构体系中学位点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优化组合,力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能很好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 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育结构体系中有关学位点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育结构体系在实践中的理论问题和特殊规律,不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育结构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体育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