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真菌,灵芝多糖作为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科研和生产领域俱有应用价值。近年来,对于灵芝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发酵优化及生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多。然而,从菌体形态、多糖合成途径的角度,考察发酵条件对灵芝多糖合成的影响,鲜有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开展工作的主要结果如下:对灵芝菌体形态与多糖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过程中,灵芝菌体主要以球状的形态存在,根据菌球的直径大小,所有菌球被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菌球,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以中型菌球为主,当中小型菌球比例较高时有利于胞外多糖的合成,并且小型菌球比例大于大型菌球时,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较高,而大型菌球对多糖的积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不同发酵条件下,灵芝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多糖合成相关酶的比酶活的变化和联系进行了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值、摇床转速对它们均有重要影响,其中,灵芝多糖的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比例以及多糖合成相关酶的比酶活,随发酵条件的改变分别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并且甘露糖和半乳糖的比例变化与相关酶的比酶活的变化趋势相似。因此,分别对不同发酵条件下不同发酵时期的灵芝多糖的单糖组成、多糖合成相关酶的比酶活及其它生理参数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GM(磷酸葡萄糖变位酶)、UGPG(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PGI(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MI(磷酸甘露糖异构酶)是影响灵芝多糖的单糖比例变化的重要酶。研究了发酵条件对灵芝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将不同发酵条件下的不同时期所获得的灵芝多糖作为加样多糖,并进行体外抑制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条件对灵芝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均有重要影响,且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低pH值、低转速、30℃下获得的灵芝多糖对肿瘤细胞有更高的抑制作用。此外,随着发酵时间的改变,发酵条件对灵芝多糖活性的影响规律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