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营农场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法人。建国初期建立的国营农场,不仅安置了大量转业官兵、城市知识青年和内地移民,屯垦戍边、巩固国防、维护了民族团结,而且还开发了大量土地资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示范作用,为中国农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目前全国小城镇和部分乡村飞速向前发展,大部分国营农场发展却举步维艰,甚至成了贫困的代名词,许多地区的国营农场因不适应市场转型的宏观社会背景纷纷破产。
本文通过对东北罗子沟国营农场的发展史进行描述,即详细描写罗子沟农场筹建与发展时期(1956年-1970年)、繁荣时期(1971年-1996年)、衰弱时期(1997年-2007年)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呈现这个国营农场的兴衰,并最终由一个法人性质的集体乡村企业转变为个体纯农业社区(破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和多数乡村发展道路(由农转工)相悖的。文中详细比较经济发展、社区文化生活、丰厚的福利待遇和社会认同四个维度在罗子沟农场兴衰过程的具体表现。
本文力图从农场兴衰的主要表现及其最终解体的因为分析入手,来具体表述这一过程。并认为农场衰弱及其最终转型,是由外部市场转型中经济制度的变迁和罗子沟农场的内部道德伦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谈论的制度变迁特指中国由计划经济(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研究这一外在性制度变迁对罗子沟农场的影响;另外一个主要是指罗子沟农场内部农业经济制度变迁对其发展产生的影响。外部制度变迁影响的同时,罗子沟农场作为承载主体,其本身的内在道德环境对农场变迁的作用亦不容忽视。罗子沟农场村民们只关心核心家庭短期的物质利益,不关心农场公共事务的发展,居民难以团结起来为促进社区的共同利益而行动。特别是农场的管理者只顾一己私利,不关心农场的长久发展等内在道德伦理都是导致农场衰弱并解体的内在因素。
在中国市场转型的巨大背景下,仔细考证罗子沟农场五十多年的兴衰变迁是非常有意义的,罗子沟农场兴衰并最终解体的变迁过程折射出部分国营农场的变迁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