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三农”问题依然严峻,集中表现在农业竞争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发展落后。而且加入WTO后短短三年,我国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因此,调整农业政策,增加农业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的研究目标正是通过评估加入WTO前后农业支持水平和支持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农业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为政府优化农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和政策建议。 基于研究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1.采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比国际农业支持政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加入WTO前后,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2.采用OECD政策评价方法评估我国农业支持水平。重点评估农业支持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对一般公共服务的支持水平、对农业生产者的支持水平以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3.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和统计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从政策目标实现的角度对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研究。4.在理论依据、经验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和优化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政策对农业的支持水平明显增加。2002-2004年,农业支持总水平(TSE)平均值接近3000亿元。其中,一般服务支持水平(GSSE)的快速增加是造成TSE增加的主要原因,GSSE占TSE的2/3左右;生产者支持水平(PSE)超过1000亿元。但是,农业收入中源于政策的作用(%PSE)还不足4%,而且农村居民人均获得的支持量和每公顷耕地面积获得的支持量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农业支持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在PSE中,市场价格支持政策的作用在60%以上,新农业政策尤其是农业税减免政策对预算支持的增加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农业政策对不同产品生产者的支持程度有明显差异。农作物产品的支持水平高于畜产品;土地密集型产品支持水平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倾向农产品支持水平高于出口倾向农产品。 从具体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市场价格支持政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均具有促进作用。财政支农中,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以及资金管理存在诸多不足,致使财政支农政策没有很好实现农业政策目标。农民和干部对新农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认识具有偏差。农产品贸易政策改革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 我国在加入WTO后实施了“三补”和减免乃至废除农业税的农民收入支持政策,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倾向。但是,我国支持政策在立法、支持方向、支持品种范围、支持方式等方面还与国际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