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国家,股权投资机构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早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创业板的推出让股权投资机构受到了国内更多社会大众的关注,然而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股权投资机构在企业IPO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更是稀少,基于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这些股权投资机构对持股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前一年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本文以2009-10-30至2011-3-16上市的18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检验了样本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然后运用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样本公司上市前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与股权投资机构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没有股权投资机构持股的创业板公司,有股权投资机构持股的公司IPO前一年表现出相对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这和理论分析完全一致。
在有股权投资机构持股的创业板公司中,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股权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之和更高的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程度相对更高;持股最大股权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更高的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程度相对更高;最早进入的股权投资机构在公司上市前持股期限与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但回归结果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受到更多股权投资机构介入的创业板公司IPO前一年的正向盈余管理程度相对更高;股权投资机构的声誉与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但回归结果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和理论分析并不一致,持股比例高、持股期限长、数量多、声誉高的股权投资机构非但没有进一步抑制持股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而且还助长了持股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
最后,本文通过首发市盈率、上市首日涨跌幅、首发每股超募资金、新股申购中签率这几个量化指标的比较分析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于这些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上的认可和投资热情,研究发现是否有股权投资机构持股以及股权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持股期限、声誉、数量等不同的公司在一、二级市场受到投资者的认可和投资热情存在显著差异。
以上研究结论表明股权投资机构持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业板公司上市前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但进一步的研究也说明了目前国内股权投资行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行业发展不成熟,退出渠道较少(并购和股权交易市场的不成熟使其退出渠道主要集中在IPO),缺少一个客观公正的机构品牌、声誉评价市场等,此外,创业板上市退市制度不合理,发行企业实际控制人因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造成股权投资机构在与其谈判以及后续监控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些因素和其他一些潜在因素也造成了持股比例高、持股期限长、数量多、声誉高的股权投资机构非但没有进一步限制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而且还助长了所投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的奇怪现象;最后通过上市首日一些指标及盈余管理程度的比较可以发现,发行企业企图通过盈余管理影响发行价格的策略是成功的,没有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发行价定价相对偏高;有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特别是持股比例高、持股期限长、数量多、声誉高的股权投资机构支持的企业在上市首日有相对更好的表现,抛开定价方面的因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这些企业的基本面本身就比较好,经营、管理、财务制度都比较健全,当然这也是它们吸引股权投资机构注意的重要因素。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规范股权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监管等制度建设以及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