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参地颗粒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全血CD4+T、CD8+T细胞水平,血清IL-2、IL-4、IL-17和尿液PCX、B7-1水平的影响。揭示参地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细胞免疫的调节和足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肾炎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正常组20例。对照组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予参地颗粒每日3次,每次10g温水冲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全血CD4+T、CD8+T细胞水平,血清IL-2、IL-4、IL-17和尿PCX、B7-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剔除3例,对照组剔除2例,实际完成病例55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最终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纳入20例、27例、28例进入统计分析。2.中医疗效判定:临床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60.71%,治疗组临床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53.57%。治疗组临床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3.24h尿蛋白定量: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下降,其中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时间F=238.9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别F=22.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案的交互作用F=66.38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T细胞亚群:(1)全血CD4+T水平和CD4+T/CD8+T比值:治疗前三组间方差分析,正常组和对照组及治疗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干预后全血CD4+T水平和CD4+T/CD8+T比值较前上升,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全血CD8+T水平:治疗前三组间方差分析,正常组和对照组及治疗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干预后全血cd8+t水平较前下降,配对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17:(1)血清il-2和il-17水平:治疗前三组间,方差分析,正常组和对照组及治疗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干预后血清il-2和il-17水平较前下降,配对样本t检验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独立样本t检验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il-4水平:治疗前三组间方差分析,正常组和对照组及治疗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血清il-4水平较前上升,配对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足细胞标志蛋白:治疗前三组间方差分析,正常组和对照组及治疗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干预后尿液b7-1及pcx水平较前下降,配对样本t检验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独立样本t检验p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肾功能:治疗前两组间bun、scr、egfr值,两独立样本t检验p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组治疗前后bun、scr、egfr,配对样本t检验p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bun、scr、egfr差值,两独立样本t检验p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服用参地颗粒的患者血常规、心电图、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1.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的失衡,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17的分泌紊乱和足细胞标志蛋白的异常表达;提示细胞免疫异常和相关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紊乱参与了慢性肾炎的发病过程,同时慢性肾炎患者伴有一定程度足细胞的损伤。2.参地颗粒能够纠正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T细胞亚群的失衡状态,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免疫炎症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同时通过保护足细胞,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结构及滤过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消减蛋白尿,从而减轻对肾脏组织的病理损害。3.参地颗粒可明显减轻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方法之一。4.本次研究过程中,服用参地颗粒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参地颗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的:建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 PGN)大鼠模型,观察T细胞亚群(CD4+T、CD8+T)、细胞因子(IL-2、IL4、IL17)水平及足细胞标志蛋白水平变化,探讨参地颗粒对Ms PGN大鼠免疫调节和足细胞保护的机制。方法:选用2月龄普通清洁级SD雄性大鼠45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35只大鼠建立Ms PGN模型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缬沙坦组)、实验组(参地颗粒组)。各组大鼠在造模后开始给药,参地颗粒组给予参地颗粒水溶液按4.0g/kg·d灌胃,缬沙坦1.03mg/100g·d剂量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温水灌胃,连续灌胃12周,每次3ml。12周后麻醉动物,取血及肾脏组织,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全血T细胞亚群(CD4+T、CD8+T)水平,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17)水平,足细胞标志蛋白水平,及肾脏组织中Ca N含量。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建立模型成功后,所有大鼠均出现精神萎靡,倦怠懒动,毛发无光泽,饮食减少等。正常组则毛发光亮,活泼好动,饮食进水正常。灌胃12周后,对照组及实验组动物状态较前好转,饮食、水量较前增加,活动度增加,毛发较前有光泽,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好转明显,模型组动物状态未见明显好转。2.24h尿蛋白定量:模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高于正常组,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尿蛋白定量均下降,其中实验组低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时间F=463.68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方式F=6269.4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时间与干预方式的交互作用F=178.32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足细胞标志蛋白:模型组尿液B7-1及PCX水平均高于正常组,t检验分析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液B7-1及PCX水平: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方差分析P值均小于0.0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血肌酐:模型组血肌酐高于正常组,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血肌酐水平: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方差分析P值均小于0.0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T细胞亚群:模型组CD4+T细胞水平低于正常组,CD8+T细胞水平高于正常组,t检验分析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水平,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方差分析P值均小于0.0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8+T细胞水平,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方差分析P值均小于0.0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血清IL-2、IL-4、IL-17水平:模型组血清IL-2水平高于正常组,血清IL-4低于正常组,血清IL-17高于正常组,t检验分析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2及IL-17水平,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方差分析P值均小于0.0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4水平,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方差分析P值均小于0.0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肾脏组织Ca N的表达情况:模型组Ca N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Ca N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方差分析P值均小于0.0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肾脏组织HE、PAS:Ms PGN大鼠肾小球系膜区均出现系膜细胞的增多和系膜基质的增生;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系膜细胞的增多和系膜基质的增生均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系膜细胞的增多和系膜基质的增生减少。结论:1.Ms PGN模型大鼠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因子IL-2,IL-4,IL-17分泌的紊乱,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足细胞损伤。2.参地颗粒可有效改善Ms PGN模型大鼠一般生存质量,消减24h尿蛋白定量,减轻系膜区和系膜基质的增生,保护足细胞。延缓肾脏病理损害的进展。3.参地颗粒治疗Ms PGN模型大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CD4+T和CD8+T的水平,进而改善Ms PGN模型大鼠免疫功能,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下调血清IL-2,IL-17的水平,上调血清IL-4水平,抑制免疫炎症的进展;下调尿液中B7-1和PCX水平,和肾脏组织中Ca N的表达,保护足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