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素加氧酶-1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及预处理中的作用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在缺血预处理下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的变化,阐明缺血预处理肺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进一步阐述尿蛋白酶抑制剂(urinarytrypsininhibitor,UTI)与HO-1两种内源性保护系统的相互关联,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R)及尿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假手术组(S,n=16):仅钝性分离双侧腹股沟三角处股动脉,不予夹闭,作为时间对照,术中使用公斤体重1/3-1/2的水合氯醛维持麻醉至无体动反应。缺血再灌注组(I/R,n=16):股动脉夹闭前30分钟颈内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ml作为溶剂对照。制作双下肢缺血2小时、再灌注2小时(n=8)和4小时(n=8)模型。缺血预处理组(IPR,n=16):股动脉夹闭前30分钟实施缺血5分钟、再灌注5分钟,循环3次后余同I/R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TI):股动脉夹闭前30分钟,颈内静脉给予公斤体重50000U的乌司他丁,再灌注前10分钟再给予公斤体重50000U的乌司他丁,余同I/R组。分别于再灌注2小时和4小时末取大鼠左肺组织制备石蜡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O-1的半定量和定位表达(n=8),新鲜肺组织测量湿/干比,免疫印迹法测右肺组织HO-1蛋白表达水平(n=8)。   结果:   1、形态学变化:I/R组可见肺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大、肺间质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腔可见出血,并伴局部肺不张。IPR组及UTI组的肺组织损伤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较S组无统计学差异。   2、肺水肿:I/R组肺组织肺湿/干比明显增加,形态学也可见间质水肿表现,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组及UTI组两组再灌注2、4小时肺湿/干比都较I/R组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4小时更为明显(P<0.05),与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HO-1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与S组相比,I/R组再灌注2、4小时可见HO-1保护蛋白有少量的表达(P<0.01),IPR组及UTI组明显上调HO-1的表达并达到保护肺损伤的作用(P<0.01),与再灌注2小时相比,再灌注4小时仍可见其高表达状态(P<0.05)。免疫组化蛋白半定量表达结果与免疫印迹相符合,并可观察到HO-1表达的位置主要在肺支气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也可见表达。   结论:大鼠肢体缺血2小时再灌注2小时就可引起远隔肺损伤,其病理表现类似急性肺损伤(ALI)。经典的缺血预处理的肺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并持续HO-1的表达有关,乌司他丁预处理揭示了两种内源性保护系统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联系,并从而共同发挥肺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以达到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当的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和尼莫地平治疗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影响。   方法: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50只,体重2.5-3.0Kg,由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
目的:   探讨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sodium)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和胰腺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receptortypeB,EDNRB)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小鼠黑色素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原代小鼠胚胎神经管外植法对神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的价值,为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早期诊断提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