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阐述我院7年9个月期间发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病人的内镜、病理及临床特征,分析其各项特征与胃癌有无相关性,为早期发现并防治胃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20年9月经胃镜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胃镜检查镜下诊断结果、病理活检诊断结果、病理分型、疾病发展成胃癌等情况。结果:自2013年1月-2020年9月来我院经门诊及住院方式完善胃镜并取活组织检查人共24796人。1.本研究共筛查调取经胃镜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患者有4823人,占总人群的19.45%,其中女性患者占总调查人数的46.6%,男性患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3.3%,调查人群年龄为54.00±13.15岁。2.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在不同病理分型的检出率具有差异性。轻、中、重度分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率依次为:在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为3.88%、2.12%、0.90%;40至60岁的患者中为6.52%、3.07%、0.79%;小于40岁的患者中为1.56%、0.52%、0.08%。(P<0.05),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3.胃粘膜肠上皮化在胃窦发生比例较高,98.07%;IM患者在胃镜形态诊断中主要以弥漫性为主,占总人数62.22%。4.在所有诊断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患者中,Hp(+)的患者占比为37.15%;Hp(-)的占比则为62.84%。Hp(+)和Hp(-)患者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检出率分别为31.40%.和15.87%,趋势卡方结果显示,7年9个月内总体趋势略有下降,上述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在七年9个月内,胃粘膜肠上皮化患者进一步发展为胃癌的发生率随时间延长而有所提升。其中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的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患者发展为胃癌的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2.86%。6.根据胃癌发生位置的统计,胃角发展为胃癌的几率最高,为15.38%,(P<0.0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胃角发展为胃癌的发生率高于胃窦,诧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瓷白色小结节型胃粘膜肠上皮化进一步发展为胃癌的比例为3.64%,而淡黄色小结节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发展为胃癌的发生率达1.7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Hp(-)患者和Hp(+)患者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患者发展为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64%和3.17%,(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9.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合并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发展为胃癌的发生率为29.76%,未患有不典型增生,单纯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患者中发展为胃癌的概率为1.65%,(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在本研究中平均年龄为54.00±13.5岁男女无差异性。在内镜下胃窦好发,形态学上以弥漫型多见。病理分型上轻型多见。HP感染不多见。2.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病人在随访中≥60岁,病理程度为重型,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伴有不典型增生着容易发展为胃癌。而在发展为胃癌方面与该类患者的性别及内镜下形态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故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发生的部位、年龄、合并Hp感染及不典型增生是患者进一步发展为胃癌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当加强对IM的随访观察,预防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