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默君(1884-1965)生于晚清书香官宦之家,家庭宽松开明的教育与特殊时代的影响,令其滋生了民主、革命的理想。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她是受到维新思想影响的少数先进女性之一。她呼吁革命、兴学办报、加入社团,在公共空间的参与上不输于男性,同时工诗文、擅书法,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文学家、妇女活动家、书法家和收藏家。她经历山河动荡的战乱年代,体验过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年丧夫、晚年渡台,人生经历丰富而坎坷。这决定了在她身上所能复原的历史场景不限于晚清的湖南、上海,更广至民初的江苏、西北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欧美和南洋。由此,她的作品与此前的才女文学相比,展现了更广阔而丰富的样貌;而相较于五四风潮后的女性文学,则具备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意义。其作品包括诗、文、词、翻译小说等各种体裁,内容广泛,涉及抒情、言志、酬唱、记游及宗教等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以张默君的诗、文、词、翻译小说为依据,将其作品的内容、风格与其作为新女性的一生进行扣合。全文有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探讨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并对目前大陆与台湾学界对张默君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第一章从时代背景入手,对晚清女权思潮的勃兴进行简单回顾,并籍此来探讨张默君从一个传统才女成长为时代新女性的经历与心路历程。考察了其深厚的家学渊源、湘人的屈骚传统和雅正的诗教观,以及她的革命启蒙道路、走出国门的经历和教育事业的开展。第二章主要考察张默君作为新女性的婚姻关系与文学唱和,介绍其夫君邵元冲的生平,两人相识相恋的过程、共同的革命事业,比翼连理的婚后生活以及丧夫后的志哀。以期还原一个突破传统社会年龄等一系列限制的新女性,与其所寻找的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的真实婚姻状态。第三章至第六章从性别与空间的角度出发,探讨张默君进入公共空间办报兴学,致力于教育改革,参与社团活动,扩大社交圈,主动对新女性形象进行建构的过程。第三章考察了其在近代新闻报刊中扮演的撰稿人和创办者两种角色,介绍其发表作品及办报的情况;第四章以其在《神州女报》上连载的侦探小说《瞳影案》为例,从题材选择、艺术创新、教化功用等几个角度考察其翻译文学的尝试;第五章论述她在近代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及思想;第六章对她加入南社、参加雅集的情况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在南社社刊上发表作品的内容及风格。结语部分回顾张默君的生命历程,概括她的女权观、文学观与婚姻观,从而反思时代大背景下“新”与“旧”、“保守”与“激进”、“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张默君这一时代新女性的贡献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