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明《骨》中三姐妹在杂糅文化中对身份的追寻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慧明是继汤亭亭和谭恩美之后又一个成功的华裔美国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骨》发表于1993年。伍慧明的《骨》以梁家大女儿莱拉的视角,将寻找二女儿安娜之死作为线索,讲述了梁家在美国经历了种种挫折后,父亲利昂和母亲“妈”之间的破碎关系,以及莱拉、安娜和尼娜这三姐妹面对中美两种文化碰撞时,努力寻找自身身份的不同历程。  本篇论文主要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分析梁家三姐妹莱拉、安娜和尼娜如何运用“混杂”、“文化翻译”等策略在杂糅了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环境中寻找适合她们的身份。  本论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简要描写了《骨》中三姐妹在美国遭遇身份危机。而这一危机源于早期华裔美国移民在美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们被美国白人视为“黄祸”,并且在《排华法案》颁布之后,失去了和远在中国的亲人团聚的机会,永远地留在了美国。第二代华裔美国人,如莱拉,安娜和尼娜,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美国自由主义的双重影响,在他们追寻身份的道路上出现了危机。在第二章中,安娜—作为“中间的女儿”,在这个“混杂的”环境下成功建立了自己的“主体性”。她在面对中国传统父权和美国自由主义时,她受困于到底是服从父母的安排还是继续她与奥斯瓦尔多之间的恋爱关系。最后她选择了即不服从父母安排,也不继续追寻真爱,将自杀作为协调两种文化的方式。接下来的一章分析了小女儿尼娜寻求流动身份的过程。她从小偏向于吸收美国主流价值观,拒绝任何中国传统,最后还为了逃避家中的种种悲惨境遇将自己放逐到了纽约。但是放逐并没有让她安心,最后她选择做一个从美国带团到中国的导游来消解她和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并由此建立了她的流动身份。最后一章主要描写大女儿莱拉寻求兼容并蓄的华裔美国人身份的过程。她在梁家帮助其父母沟通;在工作上帮助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这样“居间的”状态让莱拉成为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翻译者,并在父亲利昂和男友梅森的影响下成功协调了两种文化在她身上所产生的矛盾。
其他文献
在长久以来海外华人使用英语创作的各类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双语言双文化”的特征尤为显著。这些作品在异质文化的独特背景下,使用不同语言对另一民族的人文和历史等进行表述,以
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杰出、富有影响力的英国作家之一。他与马丁·艾米斯、朱利安·巴恩斯齐名,成为英国文坛的佼佼者。作为一名杰出的当代作家,麦克尤
安妮·普鲁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9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船讯》获得了广泛关注,同年,该书获得国家图书奖,次年又获得普利策小说奖。近年来,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集
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的指导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于2013年12月在南京隆重召开。共有500多名代表参会,华大九天、ARM、曙光、中易通网络技术等企业做了精彩的报告。  会上公布了第八届“中国芯”评选结果,共颁发最佳市场表现奖10名、最具潜质奖10名、最具投资价值
学位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