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影响终末期肝病并发肝肾综合征(HRS)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与生存时间的量化关系,为HRS的病情分析、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个综合的定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OX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终末期肝病并发HR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病因、诱因、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肝肾功能、病死率及结局等进行分析。结果:1.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随着腹水量程度增加,生存期增加(P<0.001);2)MELD评分越高,生存期越短(P<0.001);3)白细胞(WBC)>10×109/L组生存期明显低于WBC>10×109/L组(P<0.001);红细胞(RBC)<3.5×1012/L生存期明显低于RBC=(3.5~5.5)×1012/L组(P﹦0.02);血红蛋白(Hb)含量下降组,生存期增加,其中Hb(55~93)g/L组生存期较长(P﹦0.008);TBIL升高,生存期缩短(P﹦0.038);血钾(K)在正常范围生存期较长(P﹦0.002);随着24h尿量减少,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1)。2.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筛选出5个与本病预后密切相关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腹水及其程度(HR 0.581,95%CI0.413-0.817 P﹦0.002)、MELD评分(HR1.715,95%CI1.1703-2.515 P﹦0.006)、WBC(HR1.985,95%CI 1.129-3.487P﹦0.017)、24h尿量(HR 1.752,95%CI 1.197-2.564 P﹦0.004)、PT(HR1.039,95%CI1.010-1.069 P﹦0.007)。回归方程为:预后指数(PI)=0.54MELD评分+0.685WBC+0.038PT+0.561尿量-0.543腹水程度。结论:PI=0.54MELD评分+0.685WBC+0.038PT+0.561尿量-0.543腹水程度。提示MLED评分、WBC、PT、尿量及腹水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中腹水量可能是其保护因素,其余4项是危险因素。其将为终末期肝病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预后判断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基础上发生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HR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终末期肝病并发HR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病因、诱因、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肝肾功能、病死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1)HRS患者的肝炎病史是(14.0±11.2)年,大量饮酒史是(20.7±8.3)年,肝硬化失代偿(4.6±6.9)年;(2)顽固性大量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是HRS最常见的诱因,大量放腹水多见于Ⅱ型HRS患者(P<0.01);(3)HRS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程度与PTA、总胆红素、白蛋白、BUN、血肌酐、胱抑素C、血红蛋白、电解质、尿量及MAP有一定相关性,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可能提示病情缓解或加重;(4)84例HRS患者中69例死亡,死亡率为82%,Ⅰ型HRS中位生存期是14.3天,Ⅱ型HRS中位生存期是25.3天;(5)在治疗后终末尿量≥1000ml/d的基础上,随着MAP变化值升高,生存率明显升高。结论:(1)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HRS的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基础的发病最短是0.5年,临床医生需引起高度重视;(2)患者一旦发生HRS,死亡率很高,平均生存期短;(3)在治疗后终末尿量≥1000ml/d的基础上,MAP较诊断后升高6-30mm Hg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