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蒙药新Ⅱ号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代谢组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其发病病因及新II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利用新II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提供技术支持和研究依据。方法:健康 Wister 雄性大鼠30只,每只体重200±10g,随机分为3 组:对照组(n=10)、模型组(阿霉素) (n=10)、新Ⅱ号组(阿霉素+蒙药新Ⅱ号)(n=10)。对照组正常饲养,无特殊干扰。模型组阿霉素2mg/kg腹腔注射,1次/周,用药4周,观察4周;新Ⅱ号组阿霉素2mg/kg腹腔注射,1次/周,用药4周,新Ⅱ号30mg/kg灌胃,1次/日,共4周;实验第 8 周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心功能各项指标,后取各组大鼠血清样本,应用液质联用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新II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后,于模型组相比较LVIDd和LVIDs减低(P<0.05),FS%、EF%(P<0.05)升高,向正常组转变说明经新II号干预后有好转。使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3组鉴定出12种潜在标志物分别为溶血磷脂(16:0),溶血磷脂(22:6(4 z,7 z,10 z,13 z,16个z,19 z),溶血磷脂(20:4(5 z,8 z,11 z,14 z)),磷脂酰丝氨酸(16:0/18:1(9 z)),γ-亚麻酸,胆固醇硫酸,色氨酸、次黄嘌呤,胆汁酸,9’-羟基-γ-生育酚,二十二碳五烯酸和花生四烯酸,进一步应用t检验,对上述鉴定的标记物进行组间含量的变化检测,最终筛选出6种(P<0.05)潜在内源性差异代谢产物,它们分别为次黄嘌呤、花生四烯酸、γ-亚麻酸、9’-羟基-γ-生育酚、二十二碳五烯酸、色氨酸。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花生四烯酸、次黄嘌呤含量升高,剩余代谢物含量减低。扩心病大鼠经新II号治疗后,9-羧基-γ-生育酚,二十二碳五烯酸,色氨酸,γ-亚麻酸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升高显著,花生四烯酸、次黄嘌呤与模型组相比较相对减少。结论:1本次研究鉴定出6种潜在内源性差异生物标记物,它们分别为次黄嘌呤、花生四烯酸、γ-亚麻酸、9’-羟基-γ-生育酚、二十二碳五烯酸、色氨酸等有浓度的变化。2通过分析代谢物发现,其代谢物分别为抗氧化剂、脂肪酸、蛋白质、嘌呤类的衍生物,这证明了抗氧化剂、脂肪酸、蛋白质、嘌呤类代谢通路的紊乱引起扩张型心肌病,这可能是此病代谢组学领域的起病原因,需进行再广泛的研究确定。3新II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抗氧化通路、脂肪酸代谢通路、蛋白质代谢通路、嘌呤类代谢通路达到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