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至2011年是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初创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形象化的政论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时期后,中国纪录片在20世纪90年代末一度陷入低谷。从2001年开始,中国纪录片呈现出一些全新的发展态势。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市场化浪潮也开始波及大众传媒领域,中国纪录片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国纪录片要坚守理想,坚持纪录片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现实,通过市场化进程提升中国纪录片的整体实力。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过程中,中国纪录片一路探索,曲折前行。在观念层面,中国纪录片开始了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变,通过对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的再认识,戏剧美学逐渐成为主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引发了纪录片的娱乐化风潮。由于观念的演变,文献纪录片通过与戏剧美学的结合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历史纪录片借助戏剧美学异军突起,成为了近十年来最为成功的纪录片类型;而社会现实纪录片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在生产领域,中国纪录片正在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主流媒体制播一体的旧有体制尽管依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却越来越不适应纪录片市场化的总体要求,制播分离已经是必然的选择,而加强国际合作,则是进一步打破固步自封的旧有体制的有效方式。在民间纪录片生产领域,尽管各种制作力量的发展状况差别很大,但是通过寻求与主流媒体或国际力量的合作为自身开拓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已经是各方面的共识。在传播领域,中国纪录片开始从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无论是商业院线还是综合电视频道中的纪录片栏目都无法为中国纪录片提供良好的传播环境,分众传播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纪录片专业频道的出现让中国纪录片的分众传播看到了初步的希望,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起到了表率作用。新媒体作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蓝海,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分众传播的优势。展映传播作为最传统的纪录片传播方式,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中国纪录片要想实现持久的良性发展,就应当在借鉴纪录片发达国家已有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寻求政府扶持、建设公共平台和健全市场机制等方式,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