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概括分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及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析了影响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以鲁东大学为例开展院校研究,提出提高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第一部分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入手,分析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市场需求,并从四个方面总结影响就业的因素:一是社会因素,如产业结构失衡、地域经济发展不均、就业市场、就业渠道、就业程序有待规范等;二是学校因素,如计算机教育规模增长过快、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符、缺乏有效就业指导等;三是家庭因素,父母亲友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行为产生多方面影响;四是毕业生个人因素,如就业期望过高,自身能力及综合素质存在缺陷等。第二部分以鲁东大学2007届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就业行为、就业结果以及对学校工作的评价等四个方面,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其就业状况呈现如下特点:毕业生期望的目标较集中,对去西部、基层工作还处在观望阶段;毕业生求职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共识;未就业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是“选择性不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满意度与专业对口程度、期望与实际的契合度等成正比;毕业生在专业设置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最希望学校加以改进的是对专业进行科学定位、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部分借鉴国外部分高校计算机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做法,参照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访谈,给出了提高就业率的对策。如政府要完善相关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工作,规范高校就业率统计公布程序;学校要面向社会需求,确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科学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