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与脂质的代谢物谱异常在2型糖尿病肾病关联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不仅使患者最终走向终末期肾病,而且会伴随着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但现有指标对DN的早期诊断尚不明确。故而发现DN早期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对有效防治DN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氨基酸、酰基肉碱及脂质的代谢产物,在此基础之上对有助于分析DN疾病进展且可以对DN早期进行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展开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共收集了836例入院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临床观测指标,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观测指标包括:随机尿白蛋白/尿肌酐(ACR)、胱抑素C(Cys-C,cystatin C)、血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以及通过色谱-质谱(MS)、核磁共振(NMR)光谱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的血清代谢物:氨基酸、酰基肉碱、脂质,按照收集临床观测指标的不同分为氨基酸、酰基肉碱代谢组(A组)和脂质代谢组(B组),A组459例,B组377例,每组再根据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进行分组。各组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4个小组:1组(正常对照组):同期于我院住院的体检健康患者;2组(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理论上包括糖尿病无肾病组及糖尿病肾病1、2期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标准,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30ug/mg,GFR≥90ml/min.1.73m2;3组(糖尿病肾病早期组):持续微量白蛋白尿,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30-299ug/mg,GFR≥90ml/min.1.73m2;4组(糖尿病肾病临床期/尿毒症期组):随机尿白蛋白/尿肌酐≥300ug/mg,GFR无论是否降低。无序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行多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行两两组间比较;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分析四组之间氨基酸、脂质、酰基肉碱等代谢物在DN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和诊断意义。结果:随着肾功能逐渐下降,ACR逐渐升高,谷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胡椒酰胺逐渐降低,它们在A1组中值最大,A2组次之,A3组再次之,A4组最小,与A1组相比较而言,这种差异在A2、A3、A4组中更加显著,并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1);Cys-C、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二十碳烯酸、二十碳二烯酸逐渐升高,Cys-C在B1、B2、B3、B4组中呈依次增高,这种差异在B1组与B3组、B1组与B4组及B2组与B4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尿酸在B1、B2、B3、B4组中呈依次增高,这种差异在B1组、B2组、B3组分别与B4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超敏C反应蛋白在B1、B2、B3、B4组中呈依次增高,且这种差异在各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甘油三脂在B1、B2、B3、B4组中呈依次增高,B2组、B3组、B4组分别与B1组对比时及B2组与B4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二十碳烯酸在B1、B2、B3、B4组中呈依次增高,这种差异在B2组、B3组及B4组分别与B1组对比时及B2组与B4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二十碳二烯酸在B1、B2、B3、B4组中呈依次增高,这种差异在B2组、B3组及B4组分别与B1组对比时及B2组与B4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花生酸、山萮酸、木焦油酸、棕榈酸和总饱和脂肪酸呈先下降后上升,花生酸在B1组值最大,B4组次之,B3组再次之,B2组最小,这种差异在B2组、B3组分别与B1组对比及B2组、B3组分别与B4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山萮酸在B1组值最大,B4组次之,B3组再次之,B2组最小,这种差异在B2组、B3组分别与B1组对比及B2组、B3组、B4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木焦油酸在B4组值最大,B1组次之,B3组再次之,B2组最小,这种差异在B1组与B2组对比时及B2组、B3组、B4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棕榈酸在B4组值最大,B1组次之,B3组再次之,B2组最小,这种差异在B2组、B3组分别与B1组对比及B2组、B3组分别与B4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总饱和脂肪酸在B4组值最大,B3组次之,B1组再次之,B2组最小,这种差异在B2组、B3组分别与B1组对比及B2组、B3组分别与B4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共有35种代谢产物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随着肾功能的下降,ACR逐渐升高,4种代谢产物逐渐下降,包括:谷氨酸、色氨酸、酪氨酸及胡椒酰胺;5种代谢产物逐渐升高,包括:Cys-C、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二十碳烯酸、二十碳二烯酸,这些代谢产物的变化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有可能成为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而有5种代谢产物:花生酸、山萮酸、木焦油酸、棕榈酸和总饱和脂肪酸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有可能成为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占所有卒中的10-20%,其死亡率高,预后差。尤其在中国,脑出血在所有卒中的比例更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健康负担。目前针对脑出血的治疗方案除了手术外,未见其他可以提升患者功能及改善预后的治疗方式,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脑出血会造成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其中继发性损伤包括坏死、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一种常见的困扰和束缚患者日常活动的疾病,其症状突出体现在影响肢体和躯干的运动障碍和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非运动表现。其中PD伴随的骨质疏松症由于致残性极高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及护理压力。既往研究显示骨密度下降是引起骨质疏松的直接原因,因此寻找PD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non-cardiac ischemic stroke,NCIS)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变化,探讨血清AQP4与NCIS患者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TOAST分型,收集其中的NCIS患者147例为卒中组,主要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
目的: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血肿扩大是SICH患者发病后仍可临床干预的唯一因素。既往研究揭示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点征等常规影像学表现征象可预测血肿扩张,影像组学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并显示出在脑出血性疾病的初步价值。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非对比CT(non-contras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的尘螨致敏率,以及不同致敏模式下患儿在性别、年龄、季节、合并其它过敏性疾病史及过敏性家族史等方面的临床分布特点,结合观察螨致敏哮喘患儿相关实验室指标(如总Ig 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呼气一氧化氮水平等)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期为尘螨致敏哮喘患儿的临床诊疗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于大连市儿童医院进行过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神经疾病,发生于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前后的临床特征多达几十种,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目前PD被认为受衰老、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随着对PD人群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许多遗传变异与家族性或散发性PD相关,其中LRRK2、SNCA、GBA和Parkin基因已被证明是较常见的危险因素,并且这些基因存在不同位点的变异
目的通过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不同病程患儿体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及P选择素(P-selectin,Ps)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
重症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气道黏液栓常伴发于重症肺炎病例,成为重症肺炎难治及预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1]。支气管镜技术(Fiber bronchoscopy FB)作为呼吸系统疾病重要诊疗手段之一,在解除气道黏液栓造成的气道堵塞方面,效果显著[2]。但目前临床上何种情况以及何时选用支气管镜干预,尚无明确共识,故本研究希望寻找一些早期预警信号,作为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可靠的生物标记物。研究目的:
一、目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指妊娠妇女20周以后,出现血压升高和蛋白尿,以及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其并发症可导致肺水肿、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及死产等。近年来,子痫前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种重要方式,蛋白质的糖基化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糖基化异常则会导致人绒毛膜滋养细胞疾病、肿瘤、不孕和免疫功能障碍等问题。翅荚百脉
目的通过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ultrasound,TRUS)弹性成像研究男性实时动态排尿过程中尿道周围组织弹性变化规律,为男性排尿过程的解剖机制研究及排尿障碍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行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者67例,其中前列腺正常组30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为(3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