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涉猎的学术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领域。本文涉及到的弗洛姆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他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结合起来,站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现代人的生存现状、心理机制、社会异化现象进行剖析的理论,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并为现代人寻找一条出路。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他主张构建一个健全的社会,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在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中,他将社会性格、社会无意识作为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中介环节,丰富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将弗洛姆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相关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二者之间发生关联的可能性上入手,逐步挖掘弗洛姆意识形态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性。本文主体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简单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现状。并且对本文两个重要概念“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作了界定。第二部分介绍弗洛姆意识形态理论提出的背景,分别从弗洛姆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对他理论形成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理论背景来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弗洛姆意识形态理论所包含的内容。首先介绍其理论构成,主要包括社会性格理论、社会无意识理论、健全社会理论。接着分析了弗洛姆意识形态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发生关联的可能性。第四部分讨论社会性格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的关联。首先对“社会性格”的概念及形成过程作了解释,接着探讨了社会性格与群体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第五部分讨论社会无意识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的关联。相对应的,也是首先介绍“社会无意识”内涵及其产生原因,接着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力。第六部分探析健全社会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的关联。首先对不健全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简单描述,接着对身处不健全的社会的人进行了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是异化的人。接着根据弗洛姆的思想,分析了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变革对群体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第七部分探究弗洛姆意识形态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关联性研究的理论意义。指出弗洛姆意识形态理论并非都是合理的,它也存在局限性,以启示我们应该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对待弗洛姆思想,以期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