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洋工程越来越多的开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洋山水域是鲳鱼、大、小黄鱼等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育肥场,而浮游动物作为稚幼鱼的良好饵料,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洋山工程群有可能使洋山及其邻近水域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并对浮游动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洋山海域浮游动物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今后工程建设项目对该水域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本研究对洋山工程的施工进度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洋山工程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施工产生的悬浮物,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其中,东海大桥的建设、深水航道的开挖是影响洋山海洋环境的最大两个作业环节。
本文采用2001、2003~2007年5和8月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2个季节12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平面分布和年际变化、优势种对总丰度的回归贡献,及其与工程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年监测水域5和8月总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207.41mg/m3和234.16mg/m3。2007年为两季最高值,2003和2004年分别为两季最低值。6年调查水域5月和8月的共同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5月主要优势种有虫肢歪水蚤(Tortanusvermiculu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8月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dorsispinatus)。主要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较大,尤其是5月的中华哲水蚤和8月的太平洋纺锤水蚤。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变化趋势和优势种的年际更替与工程进展有着明显的关系。施工期总生物量明显下降,主要工程区域的生物量同时降低,且主要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也降低。施工结束后,调查水域总生物量开始逐步回升,区域生物量逐步恢复到工程前水平。
本文对洋山海域浮游动物和长江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根据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长江口大多数浮游动物类群而言,夏季的丰度值往往最高,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许多浮游动物类群具有典型的沿岸性种类,桡足类为主要类群,中华哲水蚤为主要优势种。洋山工程水域浮游动物8月丰度值明显高于5月,且中华哲水蚤也为主要优势种。但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浮游介形类季节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介形类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丰度变化与水团的关系,以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和优势种丰度对介形类总丰度的贡献;并与东海外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介形类总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四季多样性指数(H)均低于2,其中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共出现浮游介形类20种,春季最多(16种),秋季最少(3种)。四季皆为优势种的仅有短棒真浮萤(Euconchoeciachierchiae),其它的主要有后圆真浮萤(E.maimai)和针刺真浮萤(E.aculeata)等。春季的后圆真浮萤和冬季的短棒真浮萤对总丰度的贡献最大(β>0.90)。短棒真浮萤的分布对总丰度的季节变化有重要影响,由此形成介形类特有的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