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铁路、地铁、长途汽车、公交、出租车、私人运输等一起为城市服务。城市交通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旅客的交通换乘更为便捷。这种形势下,大型火车站逐步发展为综合交通枢纽。那么火车站区步行系统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再是过去的站前停留广场这一单一的概念,而是由各个部分组成,变得立体化、系统化。在深圳罗湖火车广场站地区,随着地铁站的引入,传统的火车站区步行系统不再适用。在2005年完成的改造中,实现了步行系统的立体化、系统化,呈现出新的面貌。它的结构如何,使用效果如何,如何进行改进,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罗湖火车站步行系统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车混行期、空中步行系统形成期和地下步行系统形成期。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它的空间形态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与用地压力、周围交通站环境等间接因素的影响,以及开放性、整体性、交通性的自身空间特征和旅客及市民的使用需求等直接因素的影响。罗湖火车站区步行系统可以分为广场要素、通道要素、点状要素三部分构成要素。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归纳等方法,详细研究各构成要素的分类与功能。各要素之间通过立体网络结构组织在一起。然后,采用环境行为学的分析方法,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之上,对罗湖火车站地区步行系统进行评价。从广场要素、通道要素、点状要素以及它们的组织方式出发,详细总结各要素及组织方式的优缺点,这些优点包括空间与景观立体化、交通组织一体化、照明与卫生设施完善、具有开放性、使用安全性、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等。而最为严重的缺点主要是流线过长、广场界面失调、下沉广场使用率不高、长途汽车站广场混乱等。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一、广场要素需要完善广场环境:调整广场界面,完善下沉广场设施,重塑跨轨平台休息环境,长途汽车站明确分区。二、通道要素需要增加舒适性:满足通道要素全天候使用要求,改善步道舒适性。三、点状要素需要加以疏通:增加火车站的三层入口和跨轨平台的垂直节点改造。四、组织方式:缩短交通流线、加强下沉广场的可达性、修建空中步道引导人流至人民南片区、延伸步行系统至深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