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不少农村地区劳动人民为了生计来到城市打工养家,由此催生了一种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近些年来,有关留守儿童教育、安全、心理等方面的政策层出不穷,但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方面的关注却屈指可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的社会,与社会产生联系是不可避免也至关重要的,留守儿童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影响深远。本研究以N市“我和你”项目为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不少农村地区劳动人民为了生计来到城市打工养家,由此催生了一种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近些年来,有关留守儿童教育、安全、心理等方面的政策层出不穷,但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方面的关注却屈指可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的社会,与社会产生联系是不可避免也至关重要的,留守儿童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影响深远。本研究以N市“我和你”项目为平台,以M村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在村委会领导、学校老师以及社区一线社工的组织下,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以及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方法,开展7次小组活动对M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干预,以达到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目标。根据在M村实习过程中发现该地留守儿童存在社会交往问题,运用访谈法对该群体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调查,了解该地留守儿童的家庭、健康、学习、人际交往、心理行为、安全等群体特征状况。运用RDA量表测量M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现状,获得直观数据,并结合访谈内容,发现该地留守儿童存在社交行为异常、沟通合作技巧缺乏、认知偏差、情绪控制能力弱等问题,并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社会交往问题存在的成因。以人际需要理论为依据,交流分析理论和交往行为理论为辅,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进行介入,针对留守儿童的包容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使其迅速与周围人群建立联系,获得小组认同;针对支持需要,训练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针对情感需要,纠正错误认知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会情绪控制。结合小组活动的经验,对服务的过程和成效两方面进行评估,并从宏观到微观对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社会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现象,推动社会交往相关政策的完善,链接外部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社区方面发挥村委会和学校的作用,举办相关讲座、活动,营造包容的社区环境,为儿童和监护人提供相关课程;家庭方面,父母应尽量减少外出,关注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成长;个人方面,应充分发挥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其他文献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娱乐和资本结合催生了泛娱乐化,解构了传统的主流话语,各种低俗搞笑充斥新媒体,新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日趋严重。这势必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深入开展新媒体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新媒体泛娱乐化的内涵及表现,接着结合问卷调查,深入阐释了新媒体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以739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初中生亲子关系、人际敏感性和问题性网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旨在讨论初中生亲子关系、人际敏感性和问题性网络使用的人口学变量差异,主要运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检验。第二部分旨在讨论初中生亲子关系、人际敏感性和问题性网络使用现状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皮尔曼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初中生亲子关系质量处于中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传统要素投入方式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新战略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以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基础。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创新者的技术专有权提供制度保障,维护了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可以激励其增加创新投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过于严格的知识产保护制度会阻碍知识和技术的传播,限制知识和技术的正外部性作用,从而会
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文本阐释作为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从人本身及其主体性、社会性、实践性的角度,是对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进行考察而形成的思想观点。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思想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从理论上讲,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思想,对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如何科学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从
大学作为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服务站”,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受到知识经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大学发展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的角色和功能亟待改变。创业型大学最早在欧美兴起,是一种将知识与经济有机契合在一起的大学发展模式。创业型大学的出现,既是知识型社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完善
《花间集》中对意象的选择存在大量相似的、类型化的构成,本文选择月、梦、灯烛、更漏四种夜间意象及相关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花间词夜意象的选择与蕴含的文化内涵。月意象的外在变化引导情感,以“望月抒怀”的原型心理寄托词人心境;梦意象作为现实与虚幻的桥梁,表达抒情主人公不同的情感态度;灯烛意象烘托词境,是词中女性形象的人格化倒影;更漏意象表现时间意识,依靠时间的主观性变化传递情感。花间夜词中存在不少脱离
个体的判断或决策过程通常是基于母语实现的,近期研究表明,道德材料的语言呈现形式能够影响道德判断,出现道德外语效应。在外语语境下,人们会持一种结果导向的道德判断标准,在道德困境中做出更多符合最大利益的功利主义判断。有研究发现,在同属于个人困境的具有高情绪、高卷入特点的哭婴困境中不存在母语和外语语境间的道德判断差异,对此现有理论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传统道德困境中存在拯救者、被拯救者以及牺牲者三种人物。
1976年,在“纪念著名音乐赞助人、指挥家保罗·扎赫尔的70岁生日”的致敬活动中,布列兹创作了为独奏大提琴和六把大提琴而作的《信息》(Messagesquisse),这首以扎赫尔姓氏字母“SACHER”对应音高作为主题而进行创作的作品,给了布列兹丰富的灵感和启发。随后,他相继创作了包括《派生Ⅰ》(Dérive Ⅰ)在内的多部与SACHER音名主题相关的作品,占据了布列兹创作晚期的大部分比例。本文将
委托调解是法院在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创新性制度,该制度已在各地人民法院中广泛实施,并取得一定效果。为使委托调解在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价值,进一步深化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体制改革,有必要对委托调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该制度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阐述委托调解的基本概念,将委托调解与法院调解、人民调解进行辨析,结合当前司法政策与立案登记制定性委托调解的性质为诉讼调解,并从
2013年,为了适应人们对于遗嘱服务的法律需要,中华遗嘱库应运而生,填补了我国遗嘱登记保管实践的空白,并在7年时间里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19年12月,中华遗嘱库已经在全国设立11个登记中心,57个服务中心,登记保管了157206份遗嘱。但因发展时间不长,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能推动其良性持久发展,本文以前瞻性眼光研究中华遗嘱库存在的法律风险,重点研究以下内容并得出相应成果:本文首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