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其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配合胃癌手术前后进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及病案信息的采集技术,收集胃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中医证候信息,建立胃癌中医证候信息平台。将临床所得资料结果输入计算机并构建信息数据库,计算频数及构成比,总结出胃癌手术前、后的常见证型。运用配对卡方检验,对手术前后的证候进行比较,并筛选出可能具有临床意义及统计学意义的证候改变。从而推断出胃癌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结果:对105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症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症状结果如下:手术前以胃脘不适、胃脘疼痛(包括隐痛、刺痛、、灼痛、胀痛)、腹胀、食欲不振、咽下困难、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面色苍白、形体消瘦、黑粪等症状为主,而术后上述这些症状除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面色苍白增加外,其余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以上结果提示,胃癌患者以气虚(表现为疲倦乏力等)、血虚(表现为面色萎黄、少华等)、气滞(表现为如腹胀不适等)、血瘀(表现为刺痛、持续性疼痛、黑便等)等证候多见。术后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而气滞、血瘀证候较术前有所减轻。胃癌手术前、后的主要证候分布情况,按所占频数(率)从高到低前6位证候依次排列如下:术前为肝胃不和28(26.7%)、气滞血瘀25(23.8%)、脾胃气虚19(18.1%)、气血两虚12(11.4%)、痰瘀互结9(8.6%)、脾胃虚寒6(5.7%)等证;术后为脾胃气虚26(24.8%)、气血两虚24(22.9%)、气滞血瘀19(18.1%)、痰瘀互结14(13.3%)、脾胃虚寒9(8.6%)、肝胃不和9(8.6%)等证。结论:胃癌手术前、后主要证候类型相同,但各自在队伍中所占频率有很大差别,术前以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为最主要证型,术后以脾胃气虚、气血两虚、痰瘀互结为最主要证型。各自所占比重有显著差异。从胃癌手术前到手术后证候相比较,其演变情况如下:气滞证减少、血瘀证减少;气虚证增多、血虚证增多。经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