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梗阻性黄疸(OJ)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常并发感染并死于败血症,提示OJ患者免疫功能减退。作为机体重要防御体系——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成员的枯否细胞(Kupffer cell),成为了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我们之前研究发现,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枯否细胞在内毒素刺激下产生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一氧化氮,胆汁内引流方法可以逆转这种改变,而外引流方法则无此作用。胆汁引流方法影响枯否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机理尚不清楚。由此我们提出假设,胆汁引流方法对枯否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是基于其对枯否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作用,并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本研究通过讨论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枯否细胞iNOS表达及血清TNF-α的影响,探索胆汁引流方法影响枯否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机制,从而探讨胆汁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成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ID)、外引流(ED)和假手术(SH)4组,每组12只,通过第一次开腹手术结扎并切断胆总管建立OJ模型,术后7天第二次手术,从膨大的胆管末端插入并固定引流管,经皮下固定于大鼠颈背部皮肤建立ED模型;ID模型通过在膨大的胆管末端和十二指肠间植入支架形成。假手术组模型通过两次开腹分离但不结扎胆总管方法建立。各组均于二次术后7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我们采用Ⅳ型胶原酶原位灌注方法消化肝脏,经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肝脏非实质细胞,贴壁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并培养枯否细胞,D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枯否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枯否细胞iNOS mRNA表达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含量。【结果】成功建立四组大鼠动物模型。梗阻性黄疸形成后,大鼠食欲下降,体重增长落后于假手术组(P<0.01);胆汁内引流组在恢复大鼠食欲和体重方面,优于外引流组(P<0.05)。梗阻性黄疸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110.9±26.2 pg/ml)高于假手术组(91.1±14.3 pg/ml),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引流组(118.6±22.7 pg/ml)(P>0.05,EDvsOJ)未能降低升高的TNF-α水平;而内引流组(89.8±28.3pg/ml)TNF-α水平较外引流组明显降低(P<0.05)。梗阻性黄疸形成以后枯否细胞iNOS mRNA表达增强(0.82±0.24),高于假手术对照组(0.38±0.35)(P<0.01)。胆汁外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肝脏枯否细胞iNOS mRNA表达并未受到抑制(0.98±0.48),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0.38±0.35)(P<0.01)。而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以后,枯否细胞iNOS mRNA表达(0.59±0.35)受到了抑制,显著低于梗阻性黄疸组(P<0.01)。胆汁内引流组枯否细胞iNOS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胆汁外引流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胆汁内引流方法在降低升高的血清TNF-α水平和抑制大鼠肝脏枯否细胞iNOS mRNA的表达方面优于胆汁外引流,提示胆汁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的机制可能与枯否细胞基因水平的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