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当今地方政府执政的一项重要职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不断加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构建服务型政府已然成为地方政府未来改革的方向。而这需要健全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其中对政府财力的科学安排和有效使用是政府职能履行最直接的体现。精心编制的预算如果得到有效执行,也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得到了充分地履行。但实践中,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影响着预算执行的效果。本文以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预算执行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把预决算差异作为指标来衡量地方政府预算执行管理效能,提出了预算执行偏差的概念,并阐述了预算执行过程中问题的具体表现。同时,从信息的对称与共享角度出发,分析了预算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的前两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传统观念下,政府对于预算执行的效能往往没有很健全的考核机制,再加上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预决算之间的差异也未能引起广泛重视,因此不少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未能深入研究解决。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预算执行管理实践进行研究,发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环节均存在不足,值得引起重视。本文的第三部分,从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和公共财政框架建立三个时期回顾了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并以我国各省2013年-2015年预算执行数据为例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当下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之间存在差异的普遍性。同时,以浙江省为例,计算其预算执行偏差,并通过经济、民生两方面的预算执行情况就问题具体表现进行了阐述。经济扶持政策和民生补助政策项目是地方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直接体现,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直接关系着百姓切身利益,反映了政府的执行能力,应当重点关注。本文的第四部分,主要预算编制环节、执行环节、监督环节和信息技术支撑四个方面入手,对预算执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本文的第五部分,主要阐述了英国、美国和韩国的预算执行管理实践经验和信息技术发展运用情况,并对相关可借鉴经验进行了总结梳理。本文的第六部分,针对第四部分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通过多种对策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地方政府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促进我国公共职能的高效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