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建筑的理解出发,发现在建筑文本的解释中一直存在着对于真理解释唯一性的讨论。正如现代主义建筑在自然科学的巨大影响下所产生的独断论的倾向一直被后现代主义者所反思一样。那么对于建筑文本的解释是否有章可循,抑或根本就不曾存在所谓的真理。这里笔者一方面引入了文学理论中关于文本解释的“正典”与误读辩证思考的方法,另一方面借助在解释学哲学所展现的不同的视域中的建筑文本解释,完成了从建筑学内、外两个方向对于建筑文本解释自身的反思。 论文最初梳理了解释学历史上的四个时期,针对不同时期解释学所关注的主要范畴和相关方法,结合建筑学自身的学科特征,创造性的将建筑文本的解释定义为在“形、意、用、道”四个视域下的解释活动。进而本文从解释学与建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具体解释视域进行分析。这一过程是沿着由初级向高级,由现象向本质的探索展开的。一、在古典解释学所提供的建筑“形”的视域中,应用“符号逻辑方法”和“语言修辞方法”对建筑的形式发生、演化做出假设以至对建筑形式未来的走向进行了展望;二、在一般解释学的所构建的关于作者意图、读者意味与文本意蕴的讨论视域下,完成了建筑“意”的考察;三、在此在解释学的帮助下,发现在“用”的视域中建筑解释的存在论价值;四、哲学解释学为我们呈现了近乎玄学的“道”的视域,并在解释之“道”的指引下,区分了建筑文本解释中的“正典”与误读。同时创造性的确立了建筑文本的误读在解释中的地位。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尽管解释哲学与建筑学的结合是以解释学自身的发展历程为轴线。但并不意味着,在“形、意、用、道”四个视域中的建筑文本解释本身具有显著的等级差别,这也是笔者引入“视域”作为基本概念的初衷。本文的另外一个焦点在于揭示:如果我们从各自的解释视域出发,所得到的解释结果异于他者而被互相指责为误读时,那并不意味着解释的失败,而这样的事实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解释”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