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张承志诗体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作品在作家整个文学创作的位置以及在现代汉语言文学发展中的位置,考察它们在文学中的坐标。诗体小说创作正值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张承志由小说转向散文的关键时期。张承志自由奔放的抒情方式与早期的郭沫若相似,心理小说形式受到郁达夫和王蒙的影响,文化寻根意识得益于汪曾祺的启示,与江河、杨炼有着共同的史诗品格的追求。第二部分通过分析作品的文体形式、意象群落和语言特色,探讨文本的内部特征。张承志运用多种体式交叉的形式,将小说、诗歌、散文甚至非文学的考据、传说、地理和历史知识融于同一文本中,以求一种诗性效果。同时,他还置重意象,扩展了意象的表现范围。在诗体小说中,意象被生动地运用于不同文本,分别显示出与交响乐、绘画、歌曲和雕塑的同构性。作家在语言上表现出象征性、模糊性、色彩性、音乐性和地域性,并能够把不同特质的语言融合为一体,增强表现效果。第三部分通过剖析童年时代和血缘关系对作家潜意识的影响、人生经历对作家创作经验的影响以及间接参照对作家艺术气质的影响,挖掘作品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