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废水来源于高密度聚居人群对抗生素的消费、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大量使用抗生素及制药企业的排污等各种途径,因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含多种抑菌物质、生物毒性大等性质而难以被传统的生物法降解,从而残存于终端污水处理过程,随后排入自然水体造成污染残留。更为严重的是,残留污染通过畜牧、养殖途径进入食物链,间接导致动物和人体内产生的抗生素抗体增强,从而药物的抗菌效力减弱。长期如此恶性循环,将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正是因为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法不能适应去除残留抗生素的要求,各种高级氧化技术应运而生,对于处理抗生素废水各有独到之处,但在处理成本、处理工艺等方面尚不尽如人意。电-Fenton技术作为一种预处理方式,可在传统生物处理前,预先破坏抗生素的特殊抑菌结构,消除残存抗生素药物对微生物的抑制和危害作用,为后续生物处理过程扫除障碍,彻底消除其通过食物链传递进而危害人体的隐患。电-Fenton法利用电解辅助Fenton技术,部分间接电解产生Fenton试剂,于阴极还原再生Fe2+,催化H2O2持续产生HO?,集自由基强氧化、电还原作用于一体,高效降解有机物,提高出水水质。其优势在于成本低、对设备无特殊要求,操作简便易行。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电-Fenton法中各因素对青霉素废水的降解效果、去除作用的影响;分析降解过程中Fe2+浓度、H2O2浓度、PGN浓度及温度对青霉素钠降解速率的影响,拟合实验数据建立青霉素钠降解的动力学模型;以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gram, IR)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m-Mass chromatogram, LC-MS)检测青霉素钠的降解产物,说明青霉素钠抑菌的关键结构的改变,解释预处理过程中PGN浓度、COD、TOC的变化情况及BOD5/COD改善原因。在T=20℃,pH=3时,投加0.5 g/LFeSO4·7H2O、0.2 mL/LH2O2,于0.3 A电流下降解PGN浓度为100 mg/L青霉素模拟废水,20 min后COD去除64.35 %,BOD5/COD从0提高至0.38。IR和LC-MS检测青霉素钠的降解产物,证明青霉素钠抑菌的关键结构β-内酰胺环被破坏,抗菌性消失。从拟合青霉素钠降解速率的实验数据得到的青霉素钠降解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可知,初始阶段降解反应进行非常迅速,且H2O2初始浓度对电-Fenton降解速率的影响比Fe2+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