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开始,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加强,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就医的可及性。然而,医疗服务体系的割裂、机构间的无序竞争以及服务提供的碎片化,造成医疗服务体系效率低下、医疗费用上涨和医疗环境恶化,始终制约着农村“三级网”整体功效的发挥,阻碍了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利用效率的提高,成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功能优化的桎梏。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均期望寿命延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加重,越来越多的患者既需要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也期望享受到预防、治疗、康复的一体化卫生服务。医疗服务供需双方面临的挑战均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一个连续、协同的体系。因此,追求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实现跨部门合作、形成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协调均衡发展,从整体上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有效提供连续、整体的医疗服务,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在梳理归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从服务提供的视角出发,利用数据收集、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等方法,研究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连续性服务的提供现状,主要包括预约、排队、挂号等不同服务窗口卫生服务提供的连续性;同一层级医疗、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等不同类型卫生服务提供的连续性;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不同层级机构卫生服务提供的连续性和公立、私立、第三部门等不同组织部门卫生服务提供的连续性。目的在于发现农村卫生服务不连续、碎片化的表现,并探究深层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本研究发现,目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割裂和服务提供的碎片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之间彼此分割;二是预防、诊疗、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等相分离;三是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四是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出现断层;五是多元提供主体之间缺乏协调和互动。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从资源、组织、行政等方面探究产生问题的实质原因。针对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连续性服务提供出现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第二,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第三,提高卫生人才素质,加强基层能力建设;第四,促进机构合作互动,完善利益共享机制;第五,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促进有序就医形成;第六,完善医疗信息平台,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第七,健全监督控制机制,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希望为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提供协调、整体的卫生服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